未來城市:Storage Deck多功能組合牀架 2牀變4牀 讓孩子睡好覺

文章日期:2020年04月12日

【明報專訊】一個150呎劏房,如果是單身者或情侶同居,或許會選擇開放式studio設計,家俬擺放可以更靈活有彈性。但有了孩子後,房間成為孩子必不可少的隱私和學習空間。劏房再被間開成一房一廳後的通病是,睡房總是太窄,住戶根本無法買到合適的現成牀架。

今次的一家四口,家中就只有一張小小的雙人牀,爸爸和兒子每晚「焗住」要做「廳長」。可幸是唐樓樓底夠高,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學生設計了一個集儲物、衣架、燈槽、樓梯與睡牀5大功能於一身的挑高牀架,令一家人在忙碌的一天過後,可以好好休息。

這個是香港常見的劏房戶型,150呎L型單位:客廳約70呎、睡房約50呎、獨立廚廁30呎,算得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2016年,圑隊到訪時單位月租已達7000元,即平均呎租47元,因有獨立廚廁,這單位較上期個案的同區劏房單位呎租26.5元,貴了接近一倍。

母女睡牀 父子睡廳

單位位於唐6樓,是頂層單位,由一個住宅劏成4戶。睡房、客廳和廚房雖各設窗戶,但窗戶細小,陽光無法照亮整間屋,廁所亦是沒有窗的黑廁。室內缺少光線、屋頂嚴重漏水,令單位天花板和牆身發霉,整間屋無可避免地顯得幽暗潮濕而帶霉味。

但最迫切的需求是,一家人沒有足夠的牀,因為買不到合適的牀架,爸爸自製了一個兩抽屜木製雙人牀。晚上媽媽和姊姊睡牀、爸爸睡客廳地面、弟弟睡客廳梳化。學生們於是決定在保留雙人牀的同時,設計「几」型的高層牀架,睡牀剛好可以打橫擺放靠住牆身,牀身要比一般牀架短一些,僅長190cm。

劏房尺寸難搞 牀須訂製

於計劃進行期間為港大研究助理的建築師鄭兆泰說,與明愛合作的「共建家園」項目做了約30個劏房單位。這麼多個案之中,做牀始終是最有成功感的,因為牀是一般劏房家庭中最大的家俬,如果不是度身訂做,基本上很難找到合尺寸的牀,令到劏房戶被迫睡在地上。

鄭兆泰指出,這個家庭屬於項目第一批做的單位,因此學生們當初雄心壯志地做了一件巨大的家俬,但後來評估並發現,製作大型家俬不是太好,「因為砌了一整天,花了很多時間在屋內,都幾妨礙這家人的生活,因此後來的項目盡量用預製小型物件再組裝」。

厚身乳膠漆 防發霉

安裝牀架之前,學生們還為牆身除霉與髹油,並在層壓竹板牀架上塗抹3層木蠟油以保證防水防潮。但鄭兆泰懷疑,牀架可能還是發霉了,因為後來團隊曾到這個家庭的隔壁單位工作,嘗試上門探訪這家人,但爸爸不讓他們進去,「我懷疑可能張牀還是發霉了。我諗個爸爸覺得我們都已經做了咁多嘢,不想再麻煩我們吧。如果合作的對口是媽媽,通常會問我們回去幫手處理家具問題,但爸爸通常不會」。

鄭兆泰帶點惋惜說,其實如果盡早發現家具發霉,只要在上層髹多一層厚身乳膠漆,即可完全隔絕和空氣的接觸,「因為之前我們為了美觀只髹上木蠟油,希望保留家具的木色」。他說算是上了一課吧。

設計策略:每件構件 1cm都不能多

在局限空間創造多兩個牀位給這個家庭,為住戶提供足夠的睡眠空間及個人隱私。設計團隊根據房間大小訂製了尺寸完全匹配的高層牀架,使得這個極小戶型增加25%的睡眠和學習空間。

預先量度每件物品尺寸

由於劏房樓梯、走廊和門的尺寸常常小於常規住宅,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常規家具常常遇到無法運進房間的問題。因此,教授杜鵑規定學生要量度好屋中每一件物品、構件尺寸,確保精準無誤,保障運輸和安裝都能順利完成。

Storage Deck增加收納、睡覺空間

◆個案二

居民狀况:四口之家,一對夫婦,一個18歲女兒和一個16歲兒子

單位面積:約150平方呎

建築狀况:唐6樓,無電梯

劏房狀况:一屋劏4戶;單位一房一廳和獨立廚廁

地理位置:香港仔田灣

存在問題:睡眠空間不足、缺少儲物空間;室內缺少光線,影響子女學習

◆單位架構

‧左、睡房53呎;中、客廳71呎;右、廚房18呎和廁所12呎。

‧呎租47元,2016年到訪時,月租7000元。

‧3個窗戶都是朝北,睡房窗戶寬1.1米、客廳窗戶寬1.4米、廚房窗戶寬0.4米。

◆團隊

主持教授:杜鵑

參與團隊:鄭兆泰、孫偉僖

參與學生:楊正信、薑棨騰、陳文德、謝逸之、陳思卉

參與機構: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生態設計研究室;明愛香港仔社區中心

【改造劏房系列之二】

文 // 彭麗芳

圖 // 受訪者提供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