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變行山高手 文青遊山野 尋幽探秘

文章日期:2020年04月14日

【明報專訊】香港行山實在太容易了,所以在全球疫情下,長時間stay home後,不少香港人就會想到上山鬆一鬆。莫智傑說,這正是我城和山的關係,山與城一脈相連,密不可分。

5年前他和拍檔創立了山野組織,且聽他手舞足蹈的說,如何將香港行山故事與文青氣息結合,他的人生如何因着行山來了個翻天覆地的改變!

莫智傑(Herman)與拍檔區以駿(Matthew)創立的山野組織名為「山城縱走」,什麼是縱走啊?Herman解釋,是指「在山中串連多個山頭,隨意走的意思」,他說:「我們喜歡尋幽探秘,有時需攀山涉水,故較少公開招收同行者,因未能確保參加者水平,亦難以扛起照顧責任。我們在fb和IG上亦會介紹一些較易的路線,同時提醒相關風險。」

春天風雲幻變 行山更要小心

正值春天開始回暖,加上疫情,不少人開口埋口都是行山,但說實話10個香港人8個說去行山,不一定都是真的在山頭「縱走」,而是隨心所欲踏青、散步或觀察生態。Herman說:「春天去行山,其實有很多需注意事項,這時的天氣變化很大,而且即使是入門級的家樂徑,我也建議穿抓地力強的行山鞋,不要穿輕便鞋就去行山。所謂天有不測之風雲,我有一次拗柴,就是在城門水塘落石級,當時下起雨來,我一跣腳,腳踝就『腫到豬頭咁』,後來也要休息兩個月。」

上獅子山也是不少行山人的目標,像朝聖般感受那份獅子山精神。多數人會走麥理浩徑第5段上山,「山城縱走」卻會選另一段路:「我們會從獅尾脊上,那裏景色很開揚,風景很好,有人會說附近有崖有坡之類危險,但你不走近就是了。」

「蜎窿蜎罅」找古石碑、地下河

他也果真是文青,帶了一大堆書來接受訪問,還有古地圖,對照今日的現代地圖。「人家都笑我們是大叔,你看這本《香港郊野談奇》,是已故香港野外學會的梁煦華著作,寫到香港的地下河和行山掌故傳說。可能很少人知道這些故事,我們就是愛從書上了解,再加上自己發掘,縱走香港山野。別以為我們這個城市沒什麼好看,很多香港人一有假期就飛出去度假,其實這裏既有城市的故事,也有山中的故事,我們就『蜎窿蜎罅』去發現。好像有次在馬灣行山,那裏『九龍關』及『九龍關借地七英尺』兩塊古石碑的稅關遺址,又例如掌故傳說指大嶼山南面荔枝岩有地下河……」從這些山中故事追溯脈絡,會發現城與山一脈相承串連着新新舊舊的事物。

軍事遺址引領 迷上野外探勝

看Herman今日是行山高手,但原來他大學一年級上體育課時總是軟手軟腳,中學時更是任何運動也沒他份兒,這樣的90後男生,為何會成為山野組織創辦人?他們行的可不是家樂徑啊!

原因要回溯到中五那年暑假, Herman考完會考後即變回大書蟲,沉醉於香港歷史和軍事書的世界,看到一本叫《香港行山全攻略——軍事遺跡探究》的書,他奇怪這座城市這麼近的地方就有醉酒灣防線、城門碉堡。「好過癮呀,我就這樣變了一個行山者。會考之後,我沒什麼事做,找了班朋友上摩星嶺尋找軍事遺址,發覺這城市很有趣,山中有這麼多秘密,接着又發覺香港的山野風景也不錯啊!於是,我就這樣一邊看山野的秘密,一邊走進香港的風景去。」2015年他和Matthew一起在書展認識了專在荒島探奇、著有多本行山書的梁榮亨,梁有4本作品被譽為本地旅行界四大奇書,包括《香港探秘遊》及《香港野外奇觀》等,Herman和Matthew這兩個剛從大學畢業的會計系學生,立即迷上野外探勝遊:「我們跟梁社長去果洲群島,在南果洲上,見到千丈壁、三龍口、天梯洞等奇景,令我們嘩嘩聲。」同年兩個小伙子組成了山城縱走。

發掘山城故事 了解美麗香港

「我們發現,香港真的不是小學教科書講的天然資源貧乏!」笑容像個大南瓜的Herman說:「香港有很多礦洞,蓮麻坑有鉛礦,馬鞍山有鐵礦,鯉魚門也有石礦場,當年鯉魚門與牛頭角、茜草灣及茶果嶺合稱九龍四山。你知道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嗎?用的石頭是從九龍四山運過去的。如果讀者想知道香港礦場歷史,可以去馬鞍山的鞍山探索館(編按:現因疫情閉館)。」

Herman和Matthew在山野組織中各有分工,Herman專攻考據歷史和地圖,Matthew則專攻大自然和動植物生態。「近年香港出現很多年輕人主理的山野組織,他們和第一代朱維德及第二代梁榮亨等都很不同。以前的行山隊是一大群人,如100、200人的,到了梁社長那種則是堅毅地一路走出很多行山的路線和書籍,現在我們年輕人則是20人也嫌多。我會說我們的不同之處,是我們不斷發掘這個山城的故事,透過行山,了解城和山之間的歷史和文化。」

大病一場 「孱仔」積極運動

但看Herman以前是「孱仔」一名,如何應付爬上奇形怪石還登荒島?他收起笑容說:「我是獨子,以前總是躲在家埋頭埋腦看書,升中後因為學校出名運動叻,但我什麼運動也太差,無法加入。」他後來的大變身,除了因為被香港群峰美景故事吸引,也因為一場大病;大一時上體育課,突然四肢無力,送入醫院檢查毫無發現,人卻突然瘦了10多磅,看多次醫生,最後才確診甲亢:「這場病令我更積極行山和運動。」

「現在我每周行山,不行不安樂,平日每周也會健身一兩次,做帶氧及負重運動,偶爾也會跑步。」他的肌肉也變得紮實。他特別提到:「年輕人必須找到自己壓力的出口。當時我多少也是壓力問題,以及升大學之前考試及忙學校事務,衝得太勁。我為自己找到的出口就是行山,但你可以玩音樂或者打拳。還有,無論多忙,都要讓身體休息,不要死衝。」

訪問完結前,他分享拍檔Matthew行山的故事。「投入行山以來,令我最感動和難忘的,還是Matthew的一次經歷。多年前,我們還沒有成立山城縱走,他一個人去爬『二東山』(地圖上標記為蓮花山,山城縱走認為現今所指的蓮花山,本為二東山,舊行山書也用這個名稱,他們認為現時地圖上的二東山其實是大東山副峰)。Matthew在山頂遇到一個外國人,對方指着山下的梅窩說,香港這個地方很美。Matthew詫異,細想為何要這個並非土生土長的外國人反過來告訴我們,我們成長的地方很美麗?而我們從來沒有聽過周遭的朋友讚香港美。這個想法一直埋在他心裏,埋下了我們成立山城縱走的種子。」

■ 給香港的話

「世道崩壞,人心不死。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Profile

莫智傑(Herman)

香港山野組織「山城縱走」創辦人之一。2015年與區以駿(Matthew)一起創立「山城縱走」,希望以文化、歷史及尋幽探勝的角度,一邊行山一邊發掘香港故事。2017年兩人訪問10位本地山野人物,訴說三代港人行山故事,寫成《一脈 ˙ 山城》。不行山不上班時是條書蟲,喜愛文學、歷史書、雜書。

文:朱一心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人物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