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什麼都好,沒有魔術,靠的是用心經營。」獨立策展人郭瑛說。疫症陰霾下,一個大型展覽延期至誕生,也是個難得的魔術。聯展「煉法社」本月開幕,集合5位來自內地和香港藝術家的媒體作品,包括裝置、影像、攝影,甚至以植物為素材,催生一個迷離空間。走在偌大展場,最近的社交距離習慣,觸發人與作品的新意念。
文:劉彤茵
圖:藝術家及刺點畫廊提供
「煉法社」,一聽已令人聯想到魔術師各師各法的畫面。策展人郭瑛去年12月開始籌備,並提議以魔術此個包容力強的主題展覽,展出陳維、郝敬班、林東鵬、王拓、楊沛鏗之作品。展覽英文名Magick為古老拼寫,在文藝復興後期相當流行。1558年出版的書籍Magia Naturalis指出Magick是一門表演藝術,透過利用自然力量,部署看似不可能的壯舉。魔術師則被定義為熟練於掌握「潛藏在事物最深處的私密本質,將之提取並昇華」的人。精彩絕倫背後,其實可以蘊含物理學、心理學、化學等知識。郭瑛亦發現魔術師把對現實的想法,借魔術來表達及引起關注。因此,表演方式針對魔術師如何理解現實,將社會一些隱藏的真相表現出來。她認為,這就如藝術家回應日常生活及各種經歷。
巨型走馬燈 可往哪裏逃?
場內全新委託作品《大逃亡》(2020年)出自本地藝術家林東鵬。此影像裝置恍如一個巨大走馬燈,水墨風格的山、草、騎驢的人不斷游走,容許觀者步進其中。林東鵬於1月底開始創作,當時疫症已步步爆發。他一向重視繪畫的素材,例如畫在木板、布,及化為媒體影像等。因受停課影響,他忙於照顧家中小孩,每每凌晨才有時間回到工作室。他今次主要用電子平板繪圖,反映藝術家的「分身之術」,榨取珍貴畫畫空間。作品主要靈感源於林東鵬讀到日本導演寺山修司的著作《不思議圖書館》,提及生於匈牙利的魔術師哈利.胡迪尼。胡迪尼為現代最著名的大膽逃脫術表演者,什麼「險境」都能成功逃出。看着四處飄移的小人物動畫,大家又可逃往哪裏?
展場中,盆盆散尾葵植物在旋轉,進入另一個奇幻空間。同樣來自香港的楊沛鏗創作《在等待長廊的蝴蝶先生》(2020年),他向來喜歡使用植物創作。郭瑛解釋藝術家把自己害羞個性,及對社交的焦慮感覺投射在植物上,植物擺放的布局,亦有場域特定(site-specific)藝術之意:「植物的放置,好像是描述在一個社交場合,有些人會很出眾耀眼,行出來主動打招呼,有些喜歡跟熟的朋友待在一起。當你行入去,跟『他們』又有不同互動。」此概念的作品曾在內地及第15屆里昂雙年展(2019年)展出,今首次在港展出,跟植物拉遠拉近的體驗,竟呼應現時保持約6個階磚的防疫距離。
追溯搖擺舞 繪畫文革陰霾
駐足北京的郝敬班帶來錄像作品Opus One(2020年),感覺截然不同。他認識一對年輕的中國男女,對搖擺舞着迷。這舞蹈1930至50年代由紐約哈林區非裔美國人帶起的潮流,卻未有延續下去。郝敬班搜尋大量資料,更跟朋友遠赴哈林區深入了解,找尋舞步的「傳人」。然而,諸多事物已變遷,藝術家探究如何才可讓歷史相隔的東西,真正活過來。藝術家王拓以錄像和繪畫創作《共謀失憶症》(2020年),涉及一個老作家的文革陰霾,未有真正忘記。而陳維的霓虹燈裝置《浮沉(香港)》(2020年),則在場內散發奇幻色彩,暗暗回應中港的社會狀况。
「其實我一直很想觀者可以走入去作品,用自己的步伐,決定用什麼角度、逗留多久去感受。你會發現,好多事情可以投入及轉換,或者就似一場魔術表演。」郭瑛表示今次展覽注重空間,增加觀看的角度。她指出,作品均有穿梭虛實的感覺,單單在藝術家挑選的物料及媒介,就能引發觀者對事物的質疑,由此揭開深層思考。所謂煉法社,苦苦經營的,可能就是此種轉換視角,不被現實框死的心術。
「煉法社」展覽
日期:即日至5月30日
時間:周二至周六上午10:30至晚上6:30(周日、周一及公眾假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