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剖白內心 生不生 愛不愛 從碳排放說起

文章日期:2020年05月08日

【明報專訊】「如果你真係關心人類嘅未來,咁就唔好生BB。」此句台詞見於劇作《生生》的簡介,無論咋舌還是靈光一閃,均令人腦袋震動一番。本地劇團同流翻譯英國編劇Duncan Macmillan著名作品Lungs,在全球暖化導致極端環境下,故事圍繞一對討論應否生小孩的愛人,由碳排放到相處悲劇,現實與浪漫之間可否開花結果?

極簡劇場 餘下內心相對

大學時期跟同學聊起結婚生仔,大家都在說說笑,有個女同學說不打算生育,因為「個世界已經好多人」,這句話令人難以忘記,當時亦感嘆那個同學仔很「前衛」。反出生主義的概念其實可以追溯至古希臘,近幾十年全球環境問題備受關注,人類出生引致的碳排放等科學研究不乏,南非哲學家大衛.貝納塔爾的著作Better Never to Have Been: The Harm of Coming into Existence(2006年)進一步闡述把小孩帶來世界只會令他受苦之邏輯問題。

劇作Lungs 2011年首演,劇目由一男一女演足全場,無道具、無布景轉換、無燈光音效示意時地變化,就似拿走所有東西,剩下人物內心相對。本地劇團同流於2016年曾上演試演版,故事始於此對愛人在連鎖家俬店排隊付錢,男主角M突然提出想生小孩,W嚇得魂魄不齊。W是一個鑽研環保議題的博士生,從其知識專業中,了解到生小孩的碳排放量,內心十五十六跟男方展開激烈討論。女生說,生一個小孩的碳排放重量,等於整個巴黎艾菲爾鐵塔,因而感到自己像要生出一座巴黎艾菲爾鐵塔般呢!

如何給下一代「好」東西

「地球愈來愈崩壞,而大家感到有保護它的責任。但到底是不是要用如此的方式?環保最重要是減少消費,人根本不用如此多消費,那不是自然的。可是,生仔是自然的。」導演鄧偉傑說。劇目以環保切入,故事敲問女方矛盾之處,但不盡是討論如何減少碳排放,或人類該否反生育。當中有些討論相當到肉,例如雙方為何想跟對方生小孩,以及如何帶給他們「好」的東西,正是許多人難以回答的問題。香港婦聯去年一項調查發現,近六成港人不願意生育小朋友,原因包括樓價、日常用品開支、教育問題,沒有利生育環境。拉闊來看,或者故事詢問人們有否放眼未來的條件,就算有條件,又有否勇氣。

環境問題切入 看現今情侶關係

「環境的問題是其中一個切入點,去看看現在年輕的情侶,如何看自己及關係。兩個人的溝通,如果都不真誠,不會走得下去。」鄧偉傑續說,故事後半更多講述愛情離離合合。M及W着手他們的「造人大計」,卻因不幸無奈分開。二人心中未放下對方,重遇後再次要作情感抉擇。由於劇目主要由對白支撐,角色的對話、吵架、相處,赤裸裸反映溝通進退失據。生與生,兩個生命體的交匯不難,也絕對不易。面對香港社運及疫情的局面,劇目一再延期至6月,但因在劇團的場地舉行,將以小規模多場次,堅持上演。鄧偉傑指作品其實是充滿幽默及堅韌,可為亂世下的佳人,或為相信劇場的觀眾,帶來一些能量。

《生生》

日期:6月6日至20日

時間:晚上8:00

地點:新蒲崗大有街16號昌泰工廠大廈3樓

門票:$150

電話:6288 3685

網頁:www.wedraman.com

文:劉彤茵

編輯/李東阳

美術/謝偉豪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劇場 環保 反生育 《生生》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