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部署:檢視探訪安排 以病人角度出發

文章日期:2020年05月11日

【明報專訊】無可否認,嚴格的防疫措施,確實收到效果。但是,亦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負擔,實難持久。如果抗疫是一場馬拉松持久戰,那麼我十分希望政府能把握現時疫情緩和的時機,及早逐一檢視各政策,部署長線策略,多關顧市民需要,建構復原力,社會才能長久與疫共存。

建構智能平台 增病人家屬聯繫

以「謝絕探訪」、「服務停擺」這個小環節來看,可重新檢視,多從病者需要及關愛出發,相信這樣才能找出更適切的安排。在推行「謝絕探訪」時,需要識別病危及重症患者,能夠由有經驗社工及護理人員對病人作評估,因應重病患者及長者身體及心理狀况,制訂一個住院期間的關愛計劃,可容讓家人在特別安排下探視。當然為了防止感染及控制人流,親友必須登記、探熱、申報健康、限制人數及在特定時段內探訪。醫院方面可研究讓家屬更了解病者的情况及進度。雖然目前醫院已使用不同方法,如透過視像形式,讓家屬接觸住院病人,但「會面」時間畢竟有限。香港作為智慧城市,實在可考慮多在資訊科技發展,在醫院內多建構病人與院外親屬聯絡的平台。

公私院分流病人 刻不容緩

另外,公私營協作計劃的研究亦是刻不容緩。疫症期間,私家醫院病牀需求明顯下降,私家醫院的慈惠病牀卻沒能充分使用。當公立醫院的資源都集中處理疫症時,私家醫院的資源可用在非疫症的重症患者身上,以減輕公營醫院的壓力。預早制訂病人分流方案,全面應用社會資源,能更好地應付不同病人的需要。

2003年SARS確實為香港人上了感染控制及衛生意識的一課,香港人比哪一個地方的人都更覺醒,但是SARS還未教曉我們作持久戰的準備。嚴格防疫措施固然能夠收到一時之效,但對社會及經濟帶來沉重代價,絕對不能視作解決方法。市民防疫疲累已經呈現,因此,政府應趁此喘息之際,當機立斷,制訂長線防疫對策,為未來或許更為洶湧的大流行作更佳準備。

讓我們共同期望在疫症新一波再來臨時候更能關愛有需要的病人。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人生下半場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