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若主題公園倒閉……尋屬於牠們的退休樂園

文章日期:2020年05月24日

【明報專訊】你還記得當年荔園執笠時,動物到哪去了嗎?

1997年後出生的年輕一輩,也許連荔園二字都聞所未聞,可是很多香港人腦海中還記得大象天奴。

動物園曾是荔園的招牌,後來海洋公園的出現進一步打擊這個九龍樂園的生意,1993年動物園關閉,就是它步入倒閉之路的一大標誌事件。

今天海洋公園陷入財困,一旦結業,園內動物何去何從?

疫情之下,其實世界各地都有動物園面對經營危機,香港有保育團體再度提出規劃海豚的退休生活,在希臘便有新設的海洋生物庇護所,香港又是否可建一個?

回看舊剪報,荔園動物園1997年結束營業前夕,老闆、員工、市民懷緬昔日時光,都會提到動物園帶給他們的難忘回憶。荔園1949年開業,有1980年代開始照顧園內的員工說,憶起那時園內有駱駝、黑熊、獅子、大象、馬騮,吸引許多遊客。大象天奴1989年因急性肺炎被人道毁滅,其實牠來自一個到港表演的馬戲團,被遺棄後由荔園收留,靠遊客拋蕉作食物,死後送往將軍澳堆填區,咁就一世,邱德根之子邱達偉受訪曾言,天奴之死令他感覺樂園老化,已到該結束的時候。1993年,園內百多隻動物被送往深圳野生動物園,4年後樂園倒閉,餘下十多隻山羊與雀鳥被安頓到石鼓洲戒毒所。

經營困難 不止海洋公園

23年後,香港人再度討論一個樂園還有沒有留住的價值。海洋公園董事局副主席劉鳴煒在專訪中說公園有7500隻動物,若是倒閉後果不堪設想。不過,呻經營困難的,不止香港的主題樂園:

德國:不排除向動物開刀

位處德國北部的新明斯特動物園(Neumünster Zoo),因疫下封城措施須停業,負責人Verena Kaspari估計春季損失的賣票收入及捐款料達17.5萬歐元(約148萬港元),園內共有700隻動物,Kaspari稱已列出「宰殺清單」,內有山羊及鹿等非瀕危物動,一入名單,或成園內其他動物的盤中飧,包括餵給3.6米高的德國最大北極熊Vitus,不過負責人表示那是最壞情况,動物園尚未走到這一步,「只是也得及早打算」。

加拿大:六成員工放無薪假

在加國東部魁北克省的生態博物館(Ecomuseum Zoo),因為疫情從3月16日起關閉,動物園是非牟利組織,照顧約400隻動物,主要收入來自入場費、禮品店、教育活動、提供保育顧問意見收取的費用、捐款等,現在零收入下每月支出達10萬加幣(約55萬港元),六成員工須放無薪假,剩下9人維持餵飼、清理動物居所等工作,園方稱希望經營下去,繼續讓人與動物有機會接觸,又形容遊客消失期間,有些動物更自在,有些卻習慣見到遊客,「例如狼總在期待與訪客互動」。

英國:192年老店恐倒閉

倫敦動物園(London Zoo)被稱為世上最古老的動物園,具192年歷史。Aquarium(水族館)這個字,就是由倫敦動物園1850年建立世上首個向公眾開放的水族館時,將aquatic(水生動物)和vivarium(飼養缸)縮寫而成。園內動物共20,200隻,每月支出達230萬鎊(約2180萬港元),自3月20日起停開,預計5月在沒有收入的情况下,即使要求280名員工放無薪假、其餘員工同意減薪兩成,儲備亦所剩無幾,申請銀行貸款不果,急需2500萬鎊救濟。

退休生活 牠牠牠各不同

香港的海豚保育組織早前召開記者會,促請海洋公園要制訂若是倒閉7500隻動物的安置方案,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發言人麥希汶就建議公園將海豚遷往海濱庇護所。荔園時代,社會鮮談動物福利,而在海洋公園經營困難當下,會否為動物想想出路,動物庇護所(animal sanctuary)又是不是可行選擇?麥希汶受訪時說明立場,「我們大前提是希望(若海洋公園倒閉)不要將海豚賣給其他水族館,比較好的情况是,海豚經評估後,健康的可去天然海灣庇護所;身體不是很好、不適合奔波的,能留在園區終老。我們最擔心是如果公園結業,有機會將海豚賣給內地水族館,很多香港市民未必知道,內地水族館情况很惡劣,如果要面臨這樣的情况,希望大家支持行庇護所這條路,即使做不到,海豚都能擁有繼續在香港的園區生活這個選項。」

娛樂人類半生,動物要是能退休,哪裏會是個天堂?看看一些動物庇護所怎麼做:

黑猩猩:小島聚居 照鏡潑漆耍樂

Save the Chimps在佛羅里達州劃出12個3畝(略大於1.5個足球場)小島,收容來自實驗室和動物園等地方的黑猩猩共240隻,是全球最大的黑猩猩退休樂園,每個島都有室內設施,每日三餐營養均衡,黑猩猩每天吃掉香蕉達1150根,庇護所收入來源之一,是接受「領養」捐款。與動物園娛樂人類之目的不同,動物庇護所講求「enrichment」,因為受照顧的動物畢竟與在野外自由自在生活有別,庇護所會想辦法令牠們在受限的環境中過得快樂,Save the Chimps既提供更大空間,讓黑猩猩在擺脫孤獨牢籠後可建立社交生活,也會給牠們一些樂子,有些黑猩猩喜歡照鏡、有些愛把大公仔放在背上、有些潑油漆最開心。

蝙蝠:庇護所施救 免淪生財工具

美國蝙蝠庇護所Bat World Sanctuary在2009年曾接收佛羅里達州一個倒閉動物園的50隻短尾果蝠,牠們園內生存環境非常惡劣,生果放在地上,亦切得不夠細件,逼得果蝠要飛落水果表面去咬,園方又任由果蝠繁殖,數量達400隻,倒閉時更想賣給寵物貿易商家,Bat World因資源所限,只得收下所有雌性,以防牠們被繼續用作繁殖。組織亦拯救陷困及被買賣的蝙蝠,網站更有實時影像讓公眾觀賞庇護所內蝙蝠的幸福生活(見https://batworld.org/bat-cams/)。

海豚:氣候水流船運 棲息地多考量

麥希汶提到,希臘的海洋生物庇護所Aegean Marine Life Sanctuary(AMLS)將在今年開始運作,嘗試做個可讓世界各地參考的模式,動物庇護所發展已久,不過各地的海洋生物庇護所仍是起步階段。AMLS從2010年開始在愛琴海尋覓合適地點,愛琴海是樽鼻海豚的自然棲息地,經過6年研究,考慮因素包括氣候、水流、潮汐及當地生態物種,還要看污染程度和船運交通,最後選址島嶼Lipsi Island的海灣Vroulia Bay,該處狹長的海灣猶如一個天然避難所,海况即使惡劣亦不受影響,既有淺水區域,亦有深至40米的部分,水域大小相若歐洲海豚水族館容納43條海豚的空間,AMLS則只收最多6位「住客」。

因為退休海豚慣於被人飼養,身體亦可能有各種毛病需要照料,庇護所的概念不是將海豚放回野外,而是提供更人道的生活環境,仍會設置網陣,AMLS就使用防菌的銅合金網。另外為培養海豚的覓食能力,他們與愛琴海另一島嶼的漁民合作,供活魚代替圈養海豚吃慣的死魚為糧食。庇護所會在一周某些特定時間開放,並且用「僅限受邀」形式容許大眾來訪,以不騷擾海豚為前提,亦會提供海豚的直播片段和聲音作教育用途。

海豚庇護所 香港合適選址難求

香港能否建一個海豚庇護所?「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早前向海洋公園主席孔令成表示,願意資助200萬元建立海洋生物庇護所,麥希汶就補充,希臘庇護所花了約500萬港元設立,似乎在錢銀上非不可能任務。不過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梁美儀教授認為,要在香港找到合適地方的可行性低,「因為香港水域太細,海豚的活動範圍可能有整個牛尾海那麼大,而每個海域又有多種用途,有不同持份者,漁民、駛船的人、玩樂的人,沒辦法只封給海豚用」。他亦想像,「現在海洋公園的水族設施在山上,就算在入口訓練池設置,亦離海岸很遠。設庇護所要將海域挖出來給牠們,同時要有隧道可入餵飼場所,其實非常困難」。

同為海洋公園董事局成員的梁教授提到,公園年初在立法會提議的新發展藍圖,已刪除海豚表演的部分,「剩下的海豚會用作科研及保育、教育工作,如用一些新科技偵測海豚健康情况,或做一些聲納了解牠們的不同信息,在野外也可透過研究結果做保育工作」。對於海豚的退休生活規劃,他以個人意見表示對不同選擇,是否停止繁殖、應否送走所有海豚,均持開放態度,視乎市民大多數意見。至於送到庇護所這選項,他提出一些考慮因素,「保護區會否定時打鐘餵飼?海豚習慣人餵,如何令牠有足夠食物生存?以及是否有訓練和其他配套?有些海洋牧場的方法是先找一個很大的網箱裝住海豚,每天打鐘牠們就會湊近進食,到牠們習慣每次打鐘游過來,便可放出籠外,在有閘的保護區生活,如果有這樣的配套是ok的」。

不如「移民」冰島海灣?

如果香港難建庇護所,送到遙遠的海洋又是否不可能?上海有個先例。英國默林娛樂旗下的上海長風海洋世界兩頭12歲白鯨小白和小灰,去年6月被放上擔架再入運輸箱,吊車將箱子從水族館吊入貨車送到機場,經過30小時的過程運到冰島,從此退出表演舞台展開新生活,經專家一年嚴密觀察健康狀况的適應期後,將在下月從護養設施搬到冰島南邊海灣Klettsvik Bay的3.2萬平方米新家SEA LIFE Trust Beluga Whale Sanctuary。這個庇護區正是由默林娛樂出資設立,小白、小灰是首兩位住客,專家持續密切觀察,若發展成功,對海洋公園的海豚來說,便有了活得更自由的希望。

文 // 曾曉玲

圖 // SEA LIFE Trust Beluga Whale Sanctuary提供、網上圖片、資料圖片

編輯 // 劉子斌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