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浪潮今日開幕 短片靜觀在囚少年 光影流瀉台式溫暖

文章日期:2020年06月05日

【明報專訊】第14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今日開幕,這個影人的修煉場,除放映11部本地競賽短片,及《男人真命苦》導演真利子哲也(日本)一系列拳拳到肉的作品,亦帶來新銳導演梁秀紅(馬來西亞)及林亞佑(台灣)之作。其中林亞佑採集當兵時在監獄的經歷、有口難言的台語、家鄉山與田為故事,以溫暖作為本能,讓人一睹台灣人文風景。講人情味,他說:「在此邊短短的交集,未來不知會長到哪裏去。」

文:劉彤茵

跟林亞佑在網上視像訪問,因受疫情影響,他未能親身來港出席本屆鮮浪潮,卻被記者見到其房間牆上貼着親手繪畫音樂人Eric Clapton的肖像畫。他說話有親和力,直率聊及創作過程與喜愛的電影。林亞佑修讀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導演組碩士班,本屆將放映其6部短片作品。當中《丟垃圾》(2016年)由Netflix劇集《極道千金》主角劉奕兒擔綱,二人時為課程同班同學,合力創作此男女分手的故事;另一部作品《不停地,跑吧》(2015年)則是蔡思韵有份演出。

活在牢籠更快樂?

生活是創作的原點,林亞佑1年「替代役」經驗,驅使他創作《主管再見》(2019年),講述少觀所(即如男童院)內故事。當時他抽到「大家比較不想去的監獄服役1年」,協助管理及處理工務,由不一樣角度感受內裏的人。林亞佑憶述,有次見到少觀所的少年們上體育課,一個弟弟體型尤其細小,看起來像個小學生,讓他驚訝。後來才得知該名男童受到家暴,逃家及偷竊而被送進來:「那小弟弟看起來很有精神,就有點太開心,讓你覺得怪怪的。聽完主管說他的故事,因為這裏的哥哥都不會欺負他,並照顧有加。讓我想到,他會否真的在此處比外面開心?」

靜靜觀察少年們所內日常,他抓緊一份又重又輕的感情。作品圍繞寡言的筌仔初來甫到,跟Yamaha及小弟弟共住同一囚室,3人建立微妙關係。Yamaha經常牙詀詀,但照顧室友不乏義氣,讓筌仔學習所內的規矩,惟筌仔即將面對判刑。林亞佑解釋,學員不時提及出冊後的生活,亦說將會互相去找對方,然而多數離開牢籠後都各有狀况,「有時更有壞消息」。他們萍水相逢,可曾一起經歷時光,之後將在對方生命留下什麼?導演接道:「少年好像一直想照顧別人,但他最後可能什麼都照顧不了。此邊短短的交集,他們可能變朋友或是敵人,出去又是另一件事。到底,有什麼會影響到他們呢?本來我想拍的比較悲傷,但拍出來好像仍帶點溫暖。」

溫暖,的確是看畢林亞佑作品第一感覺,他笑笑說:「我也不知道,那種東西是很本能的。」溫暖作為本能,其作品也自自然流露台灣文化風景。除了上述關於當兵、社會結構等背景,《一直騎呀一直騎》(2016年)則內化地滲透創作者跟成長的關係。作品講述哥哥想要把簽名棒球送給一個女生,惟弟弟把球弄丟了。作品獲台中市政府資助並在該市拍攝,導演卻想「拍成有如自己家鄉的感覺」。他在南投埔里成長,該處「大概只有山跟田」,作品據此取景,呈現對成長環境的思念。同時,故事設定女生要搬往台北,或亦反映導演往城市投奔走向的心情。

「說台語又不是騎馬」

說及打正旗號很「台」的一部短片可數《隨片登台》(2019年),為國家電影中心與公共電視一個企劃,邀請新晉導演利用典藏的台語片,活化及重新創作。林亞佑選了被稱為當地cult片鼻祖之一的《大俠梅花鹿》(1961年),及主角白虹的另一作品《天字第一號》(1964年)。然而,劇本及預算等困難重重,林亞佑決定加入「導演」角色,由其視野講述如何排除萬難拍一部台語懷舊片。諷刺的是,最大挑戰卻是台語,他說:「徵臨時演員時要寫明要求他們有什麼技能,如要演親密戲、駕車、騎馬等。我當下終猛然意識到不是人人會說台語啊,而我要特別的註明。說台語是一個特別技能嗎,說台語又不是騎馬。就好像香港如果有一天,找本地臨演還要說,此人要懂說廣東話,要特別打剔,不就很怪嗎?」

理所當然的台灣電影

近年許多本地影人說要「拍一部香港的電影」,然而如果這個是出發點,不知會否成為重擔。問及林亞佑有否想過「要拍一部台灣的電影」,他頓了一頓說:「我腦中還未出現(此句話)呢,可能一直覺得,那一定就是台灣的電影,理所當然的。」在這個令人窒息的社會環境,就任光影佔據些少時間,向他借來點點溫暖及純粹。

第14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

日期:即日至6月28日(林亞佑作品於6月13日放映)

查詢:www.freshwave.hk

編輯/蔡曉彤

美術/謝偉豪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