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早前無意看到港劇《多功能老婆》的一些片段及主題曲,發現雖然香港未能「50年不變」,但至少在這電視台上還是有機會成真:無論是劇集的意識形態到有關女性、家庭、婚姻等的思維,竟然與1994年同台同一編劇製作的《再見亦是老婆》幾乎一樣。
地球其他角落,同類型有關婚姻、家庭關係的電視劇已經進化了無數次,像BBC 2007年受歡迎電視劇Outnumbered就以寫實手法捕捉家庭的平凡日常生活,講述兩公婆如何被3個煩人的子女「打倒」。又或是長壽的美劇Modern Family,亦提供不一樣的「家庭」觀察。
近年最重要的作品當然要數大熱劇Catastrophe,打開「現實愛情關係」的新一頁。年近40的單身女人與倫敦公幹的美國情人一夜情意外懷孕,二人決定博一鋪,展開正式關係。整套劇集用極之誠實兼現實的角度講述這對情人的關係,當中不乏討論他們與子女又愛又恨的複雜關係。Catastrophe後,其編劇兼演員Sharon Horgan寫了2016年有關離婚的Divorce、2017年有關育兒及家庭生活的Motherland,繼續用現實幽默角度寫出現代家庭與婚姻的面貌。接着,今年再有幾套流着同樣血脈,探索現代家庭生活的作品,例如Apple TV的首部原創英劇Trying。
Trying的頭一幕便已清楚告訴你這是套啜核的英國喜劇:男女主角在巴士回家途中,發現計錯數,快錯過排卵期,於是決定在只得另一個熟睡乘客的巴士上層做愛。二人快速完事,但那乘客亦同時快速睡醒……此劇就是講述這對搞鬼的30多歲情侶嘗試有小孩子的歷程。
生孩子 為了日後有所寄託
經歷過體外人工受精(IVF),二人接受無法有親生孩子的現實,唯一選擇只有領養。故事便是由此展開,圍繞着二人搖擺不定,不知道自己應否有孩子的心路歷程。二人對話通常十分赤裸:他們想要小孩的原因,不是為愛不是為組織幸福小家庭,而是只怕自己日後人生無所寄託,進而令二人關係變得疏離。這種對傳統倫理的觀察及反思,在香港還是算非主流聲音。而今年另一套新英國喜劇Breeders,亦同樣充斥着這種有別於主流的家庭概念。
Breeders講述一對對育兒毫無技巧和耐性的父母的故事,亦是劇集其中一創作人兼飾演主角Paul的Martin Freeman,從自己作為父親的親身經歷取樣改編而成。劇中Paul與女友Ally育有一兒一女,Paul雖然平常是個好好先生,正正常常,但對着仔女卻變成另一個人,爛口脾氣差大聲呼喝,連他自己都感到自己是個怪獸,不是一個好人。
此劇全是有關作為現代父母的難處,生活本身已不易,正職工作更是累人,再加上育兒就便是難上加難。能夠有正常生活同時能夠在煩人的孩子面前保持你的cool,可以嗎?劇集似乎告訴我們這幾乎是不可能:二人常疏忽照顧子女,令兩個小朋友頻頻有家庭小意外而需到急症室求醫,最終被醫院發最後警告,驚動兒童福利機構。
人生不是一條checklist,生兒育女不是一個任務。誠誠實實,不如認清自己想要,才決定生唔生?
文:陳Damon(chandam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