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學ABC唔怕遲 結構入手+音標學發音

文章日期:2020年06月26日

【明報專訊】最近有消息指英國或擴大持BNO港人的保障範圍,從而提升持證人到英國發展甚至移居的機會。消息一出,間接喚起不少人提升英語能力的意欲和興趣。其實學好英語,不但有利到外國發展或移民,即使留港,也有助擴展個人發展空間,提升競爭力。

坊間有不少教學方法和工具可提升英語水平,例如參考語言學的結構分析方法、拼音和國際音標等,究竟哪種方法適合自己?是否有效?

不少人出來社會工作後,才體會「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硬道理;特別是英文,不論寫或講、生字和語法,大部分已經「畀番晒老師」。類似「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的港式英文,在現實生活並不罕見,發音又「唔鹹唔淡」,或會影響人生中不同領域的發展。正所謂有心唔怕遲,學海無涯,為公為私為移民都好,是時候扚起心肝改進英文水平。問題是,丟低書包多年的成年人,應該從何入手、如何入手?近年有人提出,利用分析結構的方法,有效改正英語句子;也有建議成年人可透過英語「國際音標系統」,學習正確發音,是否行得通?

分析句子結構 掌握邏輯、文法規律

Charlotte Chang在美國哈佛大學主修德國文學,曾在香港拔萃女書院任教英文及英國文學約兩年,目前傳授和製作網上英語課程。坊間不少英語教材先教名詞(noun)和形容 詞(adjective)等特性,最後才教寫完整句子。她發現,語言學(linguistics)中分析句子和文法規律的方式,對學習外語很有幫助,啟發她利用各種針對性例子教導成人掌握邏輯、文法規律。她主張由子句組成句子的大結構開始學習,再學習子句中的不同文法元素。

常被中文結構影響 變港式英文

Charlotte說,我們學習外語時,最大的負面影響來自母語的結構規律。所以香港人學習英文時,會受到母語即中文的結構規律影響,而因為中文和英文結構很不同,自然會錯漏百出。她教成人用結構分析方法學英文,例如,「英語子句(clause)在結構上必須有主語(subject)和限定動詞(finite verb)」,但中文句子結構上容許省略主語,所以根據這規律寫英文句子,便一定會造成結構錯誤。舉例, 用中文表達「你估佢知唔知?我估知」(圖例子1)的時候,句子「我估(佢)知」中,「知」前面的主語「佢」可省略,變成「我估知」;但按英語文法規律,絕對不能寫成「I think knows」,限定動詞「knows」一定要有相關的主語,例如「I think he knows」,因為「knows」是在自己的一個子句中,子句的基本結構規律規定,每個子句一定要有一個主語。

另一個例子,中文可把任何元素,包括賓語(object),搬到句子前方(主語前)作強調,例如「我做晒啲功課喇」可寫成「啲功課我做晒喇」(圖例子2)。可是,英文不容許賓語移前。不可用英語寫成「my homework I did」,不可把「my homework」(我啲功課)搬到子句前方。英文結構規律只容許「I did my homework」,或將「my homework」變成主語,用有被動式(passive voice)的限定動詞,改寫成「My homework was done」。

死記詞彙 忽略結構特性

Charlotte又認為,香港人背誦不少詞彙,卻未必明白每個字都有它的結構特性,常忽視如字詞的「及物性」(transitivity)或其他特徵。例如要表達「我真的很感激」時(圖例子3),不能寫成「I really appreciate」,因動詞「appreciate」要表達感激的意思時,其結構特性是及物的(transitive),意思是這個動詞後面要有直接賓語名詞組(direct object),例如應寫成「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help」。

文:呂瑋宗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FEATU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