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灣重建倒數 車房街鐵漢 難捨鄰里情

文章日期:2020年06月27日

【明報專訊】「土瓜灣」3個字,預計明年便將在港鐵路線圖正式登場。最近再有兩個重建項目,盯上這庶民小區,「成個土瓜灣都倒數緊」,老街坊都在搖頭嘆息說。

重建的戲碼,香港人熟悉得很。同樣不陌生的,還有推土機前總有些人嘗試力挽狂瀾。走進鴻福街一帶重建項目,聽幾位「車房佬」嬉笑怒罵,如何在20、30年間建立一個友愛互助的「佬型」社區。

「嗌喇喂!抄牌喇!」一見警察拐入銀漢街,電單車店四季非凡老闆胡源輝,馬上提嗓大叫,提醒行家駛走待修的車輛。銀漢街、榮光街、鴻福街、啟明街一帶,堪稱「車房街市」,街上車比人多,各種車房服務如維修、燒焊、打蠟、美容,一應俱全。然而,「同行如敵國」的道理在此不太成立,這班「車房佬」甚少惡性競爭,反而喜歡一起吹水互窒、研究這樣那樣,然後收工飲番杯,為一日辛勞作結。

胡源輝這樣一嗌,以往必然一街引擎聲,人人忙着撻匙開車。但自從去年尾,地政總署以《土地收回條例》宣布收回春田街/崇志街、庇利街/榮光街、鴻福街/銀漢街、鴻福街/啓明街、榮光街、啓明街/榮光街的土地,車房一間間的相繼結業搬遷。幸運的,可找到租金便宜或有高樓底的舖位繼續經營,重新上路;否則,轉行做保安或清潔的大有人在,再不然,索性結業退休。

墟市變死胡同 車房業意外崛起

小街車房雲集,是1980年代政府重新規劃這一帶後,意料之外的結果。1960至1970年代,這幾條街佈滿檔販,人煙沸騰,非常熱鬧。胡源輝成長於昔日髹上大大個「維他奶」標誌的土瓜灣漆馬大廈,小時候爸爸經營車房,雖然曾到加拿大讀大學,經營過餐飲業,因為對家庭有責任感,回來子承父業,「賣菜的、賣魚的、做校服的,以往統統在此。1984年土瓜灣街市建好,政府才把地攤安置進去。但不知是否橫街出口太多,容易令大街塞車,政府其後把橫街規劃成死胡同」。從此車子從銀漢街駛入,只能拐兩個彎,經榮光街駛出土瓜灣道,中間還夾雜了鴻福街和啟明街這兩條內街。道路不通,自然人流大減,僅餘的只剩唐樓居民,地舖業主沒法子,唯有減租招客。

唐樓地舖樓底高 適合修車

自成一閣的格局,偏偏受車房歡迎,街上「配套」說是為車房而設也不為過。內街闊落,車流量低,停泊待修的車輛不用擔心阻街;至於街舖,清一色是60、70年樓齡的唐樓地舖,樓底勝在夠高。像1986年率先搬進鴻福街的東源汽車,老闆袁士生就是看準樓底高達16呎,七人車升至半空,維修員仍可挺直腰板,站在車底,抬頭修車,比鑽進或屈身車底工作舒適得多。店內還設有小樓梯通往閣樓,袁太就在樓上當會計。夫唱婦隨34年,請得起3、4個伙記,現時舖租亦不過萬餘元。

一班車房佬和平共存,甚少明爭暗鬥、互相搶客。胡源輝解釋,香港維修車輛的需求極大,大車行、小車房生意同樣滾滾來。除了「塊餅夠大」,車房佬互相扶持,亦是一種經濟上的互惠互利。你借我士巴拿,我又幫你推車,實行資源共享;遇到無從入手的壞車,就個個圍住車膽「學術研究」,再不然吃個下午茶,總有人想到妙計;而擅長不同瓣數的車房,亦會互相介紹工作——修完車,不如到隔籬打埋蠟?

建築物可重建 鄰里情呢?

胡源輝笑言:「見到拖車來,大家會較緊張,因為代表有車撻不着,要幫手推車。」從外國回流的他,更有特別技能,因為英語流利,他負責為街坊看英語法律文件。一班「佬」還試過合力捉拿藏在車頭蓋的蛇,「有手臂咁粗呢」,袁士生說。想起搬走了的行家,他輕嘆:「現在好寂寞。」胡生接道,他抗拒的其實不是重建,而是安置問題:「起新樓不要緊,我不在意建築物,但在意這兒的面孔。鄰里互助,是獅子山下精髓,但都因『城市發展』之名被消滅了。」

未找到舖位搬走的袁胡二人,早前一同收到地政總署的律師信,勒令二人搬遷。搬去哪兒?「早幾天市建局給我找了5萬蚊租的店呢!」袁士生苦笑說。起初他們聽說過,當局或會建一座車房大樓,安置受重建影響的車房,最終計劃不了了之。賠償又怎計?胡生指市建局至今仍未算好給租戶的實際賠償金,來信只列出幾條難以理解的公式,說明欠奉,他表明難以接受如此的條款。

「家中魚缸舊了,你想換,是否應先撈走魚,暫時放進水盆,換好魚缸再放回魚兒?現在的情况是,換了又新又靚的魚缸,但魚不能留在此,餵你最後一餐,就冲出大海。」胡源輝明白,推土機的力量終歸難以抵抗,街上的人們早晚各散東西,而沙中線落腳的土瓜灣及九龍城,整個區都在倒數日子中。但他仍心有不甘,把英詩「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寫上鐵閘,這是詩人Dylan Thomas鼓勵臨終父親要繼續和死神搏鬥,不要靜靜走入長夜,步向死亡。

文:宋霖鈴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專題 沙中線 港鐵 地政總署 車房 市建局 市區重建 土瓜灣站 土瓜灣重建 土瓜灣 每日明報-FEATU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