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不足五張A4紙大小的雞籠內,擠滿5至8隻母雞,牠們沒有空間轉身、無法拍翼展翅,甚至有些雞場為防母雞互啄,剪去牠們的喙。
母雞終其一生都困在充滿排泄物的籠內,其誕下的雞蛋亦沾滿排泄物,歐洲食品安全局研究發現,「籠屋雞蛋」感染沙門氏菌風險比非籠養雞蛋高33倍。
原來,歐盟早在1999年已經禁止雞農用格子籠養雞,而且不少跨國零售集團都承諾逐步禁售籠養雞蛋,香港則未有跟隨,市面大部分仍然是籠養雞蛋。
商家或會以成本高、價格貴、需求小為由,不售賣非籠養雞蛋,但有調查發現美國出產的非籠養雞蛋在香港的批發價,一打都只是9至10元(港幣,下同),和市面的籠養雞蛋價格相差無幾。
籠屋雞蛋的風險
在第二次工業化革命之後,連母雞都被迫要定時定候「工廠式」生蛋。關注農場動物福利的槓桿基金會(Lever Foundation)項目經理謝利依(Lily)說,「籠屋雞蛋」歷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紀30年代歐洲和美國開始使用格子籠養雞,到了上世紀60年代由於允許農場飼養更多的母雞,格子籠變得很普遍,不久之後,這種養雞方式開始蔓延到亞洲。
在典型的籠養雞場裏,疊高了數排雞籠,每個雞籠大小不足五張A4紙(21cm x 29.7cm),雞籠只有約兩英尺(約61cm)寬乘一英尺半(約46cm)深,但就飼養了多達5至8隻母雞。
終身困籠更易病
歐洲食品安全局在2007年,在25個國家共5665個雞場進行研究,發現「籠屋雞蛋」感染沙門氏菌風險比非籠養雞蛋高33倍。雞蛋染菌風險增加的原因除了是因為母雞困在雞籠內進食、排泄和生蛋,令蛋殼沾滿糞便,美國農業部亦發現母雞終身關在籠子會造成壓力,令母雞更容易染病,令其生產的雞蛋亦染病。
非籠屋雞蛋的選擇
市民到超市購買雞蛋時,雞蛋包裝主要有4種標籤,包括「cage-free」(非籠養);「free-range」(散養);「pasture-raised」(放養)和「organic」(有機)。「如果無這些標籤,相信都是籠屋雞蛋。」 Lily解釋,4個都是無籠飼養,有機雞蛋不僅是無籠,還要求沒打雌激素或無食基因改造飼料。非籠養多數指母雞可以在室內穀倉自由走動;散養雞可以走出戶外,據美國「人道方式飼養認證」(Certified Humane Raised and Handled)規定,散養雞每隻雞要有大約2平方呎空間;放養雞就每隻雞至少有108平方呎空間。
可以四處走動的母雞會選擇比較隱閉的地方生蛋,等待雞蛋慢慢成熟。因此,Lily認為非籠屋雞蛋有三大好處:「除了因為動物權益考慮;再加上你照顧好動物的福利,其實在較好的環境成長,雞隻會更健康,雞蛋的營養亦會好些;最後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為何仍然籠養?
籠養雞蛋成本更平,而且產量更多。首先,籠養雞蛋生產成本比非籠養大約低兩成,因為母雞困在籠內,所消耗的熱量較少,可以大幅節省飼料成本。而且,籠養可以嚴格控制影響生產的環境因素,包括在日照短的冬季都利用照燈欺騙母雞繼續生蛋,而且生蛋較少或年紀大的母雞通常在隔離環境中被淘汰。
母雞通常在18至22周大時生蛋,產量會慢慢增加,在24至30周達到高峰產期,之後產量趨向穩定。而一隻蛋從排卵到產出大概需時25.5小時,在生蛋30分鐘後母雞會再次排卵,意味每26小時可生一粒蛋。母雞壽命約7至8歲,中途會經歷換羽期,此時生蛋速度會減慢甚至暫停。但不少雞農為了令母雞日日都生蛋,注射激素,而且打針強制母雞提前換羽,重啟生蛋循環,因此籠養雞蛋產量一般較高。
非籠屋雞蛋不是天價
不過,Lily向非籠屋雞蛋生產商和分銷商查詢後發現,原來從外國運來的非籠屋雞蛋批發價錢,每隻只是比籠養雞蛋貴約一毫半(每隻籠養雞蛋約0.6元至0.68元),來自美國大型非籠屋雞場的雞蛋,一打12隻批發價亦只是9至10元。由此可見,現時香港市面上的非籠屋雞蛋售價有很大的調整空間。「無論是消費者deserve(值得擁有)一個更加好的供應,還是零售商應該肩負更多的社會責任,去給市民更多的優質食品選擇,這個都是共同目標。」
而國際非牟利動物組織Equitas最近到訪5間為牛奶公司旗下香港和台灣惠康及Market Place by Jasons供應雞蛋的雞場視察(位於澳洲、新加坡、台灣等地),發現雞場的生產環境極之惡劣和存在虐待動物等問題,雞蛋、籠子、設備和動物身上都沾有糞便,野鳥更可以「自出自入」雞場,增加禽流感傳播風險,更甚是不少母雞因擠在細小籠子中,出現腳部變形和生病。
Equitas項目經理鄧敏琳(Bonnie)說調查最困難的地方是好難從雞蛋包裝標籤上分辨出是不是「籠屋雞蛋」,只能夠依照包裝逐個農場地址去查看,或者打電話查詢每個分銷商。「偏偏香港人好鍾意食蛋,例如生雞蛋、半熟溏心蛋,因而感染沙門氏菌的風險更加大。」Bonnie指出這幾年香港有幾百萬隻雞蛋,因為存在高沙門氏菌感染風險而被回收,只是沒太多人留意。大型回收事件包括2018年4月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宣布,需要回收美國Rose Acre農場生產的逾2億隻雞蛋,懷疑雞蛋可能受沙門氏菌污染。香港食品安全中心初步調查發現,本港五間進口商入口了約六千箱受影響雞蛋。有媒體估算,每箱雞蛋一般有360隻,意味有多達200萬隻雞蛋要回收或銷毀。
日本蛋唔一定係非籠屋蛋
「而另一個憂慮是大家開始不相信中國雞蛋,普羅師奶,包括我媽媽是好鍾意開始買日本蛋,但包裝標籤只有日文,日本蛋亦未必是非籠屋蛋。」而最保障市民的方法,固然是政府和企業不再出售籠屋雞蛋,從源頭根治問題。
推動零售商改變
1999年歐盟頒令規定每隻蛋雞最小空間和禁止使用格子籠養雞,而美國加州、密西根州等地都已經立法禁止格子籠養雞。而且不少跨國企業都宣布停賣籠養雞蛋,除了馬莎在全球所有商店已停售籠養雞蛋,家樂福、citysuper等亦已承諾在2025年在亞洲區停賣籠屋雞蛋。
不過, Lily和Bonnie上周召開記者會指控牛奶公司出爾反爾,Lily說和牛奶公司進行18個月交涉,直至今年3月29日對方承諾在2025年,牛奶公司旗下香港、台灣和馬來西亞超級市場自家品牌,都會全部轉賣非籠養雞蛋,但在今年4月公布的周年報告卻改口為承諾僅局限全球高端(upscale)超級市場,即不包括惠康。
「好令人失望。其實我們想公眾知道,推動牛奶公司改變並不是天方夜譚,而好多它的同行食品公司已經做到100%非籠養雞蛋。」牛奶公司其後回覆傳媒查詢時指,公司會履行周年報告上的承諾,在2028年前把台灣超市內自家品牌雞蛋轉為非籠養雞蛋。對於和Lever的承諾,牛奶公司表示不作評論。
香港有無非籠養雞蛋?
暫時記者只找到香港嘉道理農場有生產非籠養雞蛋。有不少人都以為在香港飼養非籠養雞是違法的。不過記者向漁護署查詢,署方回覆指飼養禽畜牌照持有人只要合乎法例規定,其實沒有特別局限飼養方式,但就強調市民散養活家禽是違法。
1997年香港爆發H5N1禽流感,造成6人死亡,成為全球首次有人類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為了減低本地爆發禽流感的風險,港府在2006年宣布禁止散養活家禽。現時已經暫停再發養雞場新牌照,全港剩下29間雞場。
「農圃雞場」負責人Yvette表示,以前家人一直是飼養走地雞,但自從禽流感後,始終擔心走地雞四處跑,感染室外病毒。但只局限在穀倉內走動的非籠養雞又可不可行?「即使在穀倉內跑,都會啄地面的糞便,可能會交叉感染細菌。」不過,Lily就認為禽流感主要是從戶外飛鳥傳播病毒,相信在穀倉內飼養母雞,加強消毒和保持衛生,應該不存在感染禽流感風險。
Yvette續指,她暫時沒有考慮過生產非籠養雞蛋,因為農場給予8萬隻雞足夠空間,「雞籠是一尺半乘一尺半,每個籠養兩隻雞」。而且,她強調有別於其他商業農場,他們的農場母雞大約每3天才生一隻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