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畫家Brendan Fitzpatrick 回港尋根 重新認識家鄉

文章日期:2020年07月01日

【明報專訊】社會動盪不安,不少港人急着更新BNO,寄望多條出路。本來活躍於倫敦的肖像畫家Brendan Fitzpatrick,卻自去年回流香港,既開設studio發展藝術事業,亦為探索自己的身分根源。一年過去,他遇到一張又一張面龐,自信的、落寞的、倔強的、迷失的、久別重逢的,有些被他重現於畫布上,有些則燃起他對這片「家鄉」的溫情。

Brendan Fitzpatrick在香港仔的工作室,有一排直視墓園的窗戶,他對此情此景沒什麼忌諱,反而笑說「感覺很安寧呢」。擁有一副外國面孔的他,骨子裏也是個「香港仔」,母親是香港人,在香港誕下Brendan,「住到8歲我才搬到倫敦,每年暑假回來度假」。其他時間,他都在倫敦讀書,於中央聖馬丁學院畢業後,又飛到意大利佛羅倫斯,當了4年肖像畫學徒。東奔西跑,最後Brendan還是決定回流出生地香港,創辦工作室,繼續畫人物肖像。

意大利學師 冀將技術應用到當代環境

佛羅倫斯是啟蒙Brendan畫肖像的地方,混和顏料、觀察主體、一層層上色,他從當地老師傅身上習得每一環技巧。可是他不太想繼續畫意大利模特兒,或是圍在一味復刻經典舊作的友儕身旁,他渴望的,是將傳統技術應用到當代環境和人物身上,接觸更多不同的面孔。「如果要我一直繪畫沒有特別意蘊的作品,即使賣得很好,我也會很沮喪的,留在意大利的話,我想我不會進步。」

母親過世後,他其實一直都想回香港尋根,重新認識這小時候一知半解的「家鄉」。回到母親居住的灣仔,他重遇媽媽多個兄弟姊妹及其子孫。「好多人,中文名好難記,但現在我在各行各業都有親戚照應,去哪兒都有着數。」他說笑道。小時候Brendan沒有接觸過香港的大自然,現在他才發現小城擁有秀麗的山和海,從香港仔回灣仔寓所,他有時選擇跑山回家。不像意大利節奏緩慢,裝個寬頻也要等4個月,香港步伐快,效率高,驅使他更務實、高效率地創作,「對一個藝術家而言,最佳的工作方式,是能夠體驗足夠多的東西,並受到啟發,滋養意念」。

有些肖像畫家單憑硬照繪畫,但Brendan認為與畫中人互動,深入相談,才能捕捉到人物神髓,一幅肖像畫才有靈氣,「拍得好的照片,就保留它是照片的本質吧。但油畫是不一樣的,每一次和人物的會面,我都有機會發掘到更真實的一面,經一層層的顏料,添於畫布上」。要完成一張中等大小的油畫,他會與畫中人見面4至5次,每次2至3小時,這個包含對話和觀察的過程,他形容是「investigation」,鑽研對方何許人也。第一次見,他通常只用炭筆勾勒構圖及光影分佈,其後的見面,才逐次補完眼神、表情、背景顏色等微末細節,從中繪出人物個性。若遇上沉默寡言的對象,就考起Brendan了,畫作恐怕難以畫得太大幅,也難免將對象封閉的一面繪下來。

與畫中人多次互動 捕捉神髓

幸好來找他畫畫的人,大多坦率開放。近來他遇上最難畫的對象,反而是鏡子中自己的倒影。事緣這幾個月疫情肆虐,人人足不出戶,Brendan沒有作畫對象,只好畫自己。系列題目「一切都好(Everything is Fine)」 是句反話,畫中人拿着油畫刮刀,眉頭緊皺,這是他當時留在工作室太久而鬱悶泄氣的寫照。比起畫別人,畫自己要遷就角度,邊畫邊望鏡,更是困難。

但繪畫總算紓解了他的不安,早兩個月開始回復正常社交的Brendan說,「現在是really fine」。現在他的「天敵」是時陰時晴的天氣,開白燈或黃燈都容易令畫作顏色偏差,只有陽光照耀,才容易畫出最近乎現實的顏色,令畫中主角能以「最佳狀態」示人。

文:宋霖鈴

編輯/ 廖偉龍

美術/謝偉豪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肖像畫 油畫 每日明報-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