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蚊繁殖習性 源頭入手 善用滅蚊武器

文章日期:2020年07月03日

【明報專訊】天時暑熱,無論室內或室外,我們都有可能被蚊叮,「中招」後痕癢難當;睡覺時來襲更是格外討厭,飛過耳邊的嗡嗡聲令人徹夜難眠。有資深蟲害控制從業員指,香港常見的蚊有3種,雖然各有不同習性,但對付方法都大同小異,最重要做好源頭滅蚊等「佈防」工夫,認清蚊的習性和各種驅蚊方法或工具的好處,要解決蚊患並非想像中困難。

文:呂瑋宗

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會長梁廣源,有近30年防蚊、滅蚊經驗。他解釋蚊的生長速度,從卵、幼蟲、蛹至成蟲4個階段,全程約一周至十多天。蚊要在水面才能夠產卵,每次產卵約50至500粒,大概2至3天後會孵化出稱為「孑孓」的幼蟲。幼蟲需在水中生長,約4天後會變成蛹。至蛹階段時,牠仍需在水中生活,大約3天後可孵化為成蚊。他指雄蚊的壽命一般約有1周,雌蚊則約有3至4周。「一般雌蚊才吸血,多數在產卵前吸一次血,攝取蛋白質供卵發育。」他說蚊的品種逾3000種,在香港較常見的,則包括白紋伊蚊、三帶喙庫蚊和致倦庫蚊等(見另表)。

梁廣源指出,源頭滅蚊十分重要,「蚊在死水、緩慢水流中才易產卵,沒積水的話,便可杜絕主要源頭」。對於家中出現的蚊,梁廣源稱首項任務是清除自家廚房、廁所和窗邊的積水,不讓蚊子在家中出現孳生繁殖的客觀環境。

至於防範蚊子飛入屋,梁廣源稱要做好適當的「佈防」工作。而縱使庫蚊飛行能力強,但牠們活動範圍多在繁殖地附近,未必會由屋苑平台「長途跋涉」飛入樓層較高的家居。「牠們很大可能是在窗台、大廈外牆渠位,甚至鄰居家的積水中繁殖。」他強調,窗戶安裝防蚊網是很有效的物理屏障,但不排除蚊也會從大門或抽氣扇等通道進入,所以也要考慮用滅蟲燈、蚊香等電力及化學「武器」。梁廣源提醒,先了解這些武器的威力及蚊的習性,可大大提高滅蚊或防蚊的成效。

釋二氧化碳滅蟲燈 較易滅蚊

梁廣源解釋,滅蟲燈原理是用光源誘捕飛蟲。「波長300至400納米的紫外光會吸引飛蛾和蒼蠅等飛蟲,牠們飛進燈內接觸電網後會被電死。惟蚊主要被臭味、生物的體溫、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引,對光線反應不及飛蛾和蒼蠅。」不過,某些滅蟲燈會釋放二氧化碳或熱力以加強誘蚊效能,甚至設置細小的抽氣扇,利用氣流把蚊吸進燈中。由於蚊子喜歡在暗黑的牆角飛行,梁廣源提議把這類滅蟲燈安置於離地面約2米的暗黑牆角,效果更理想,但切勿擺放在身邊。「人類體味始終比滅蟲燈吸引,尤其是剛做完運動、滿身濃烈臭汗、氣來氣喘的人,最易吸引蚊叮。」

室內空氣不流通 蚊香才見效

至於蚊香,「原理是把一般含除蟲菊酯的固態驅蚊劑燃燒加熱,釋放約小於5微米(頭髮粗度約100微米)、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在空氣中飄浮,當蚊子接觸驅蚊劑後會暈倒」。據他的經驗,大約幾分鐘蚊會蘇醒,醒後會向沒驅蚊劑的空間逃走。

梁廣源指在室內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蚊香才能發揮最大效能。「正確用法是把沒人用的房間關窗,然後點蚊香。當有人用房間時打開小量窗戶,但留意切勿同時打開兩道有對流風的窗,或開啟風扇、空氣清新機,否則會把驅蚊劑的微粒吹散或過濾而失效。」他說不同款式的蚊香覆蓋範圍不同,包括傳統蚊香、電蚊香片或液體蚊香,都要小心使用,首先要閱讀使用指引。當蚊香燃點後,若空間有人使用,須打開窗讓新鮮空氣進入,保持流通。他說大部分以除蟲菊酯製造的蚊香,在正確使用情况下都安全。而有呼吸管道問題的人可先諮詢醫生意見。

戶外活動 蚊貼、蚊帶保護範圍有限

在戶外活動時,不少人會使用一般也是含除蟲菊酯的防蚊貼。梁廣源解釋,使用蚊貼時,驅蚊劑會在空氣揮發,但範圍有限,左手貼上防蚊貼,右手也有可能被叮。為加強覆蓋身體範圍,他建議身體其他位置噴灑蚊怕水。另外,他提醒當身體活動時,氣流有可能把散發在空氣中的驅蚊劑吹散。「在靜止狀態,例如在燒烤場坐着時會較有效。另外,把防蚊貼在如頸背一些相對活動幅度較細的部位,驅蚊效能也較佳。」

選對時機 滅蚊事半功倍

防蚊除了家居及個人佈防,「社區佈防」同樣重要。梁廣源指近年不少屋苑都會在花園使用滅蚊劑,若社區爆發蚊患,政府也會實行化學防治,而此類大規模防蚊滅蚊行動,一般也使用液態滅蚊劑。「幼蟲會在花園的池塘浮游,可在池面噴灑滅蚊劑。而對付成蚊便要了解其習性,若想大規模殺滅致倦庫蚊,可趁牠們最活躍的黃昏時段噴灑。」

至於對付飛行中或在地面棲息中的成蚊,梁廣源指噴灑方式也有不同,主要是調校滅蚊劑水滴的大小。他說直徑10至30微米的水滴會較易在空氣中飄浮,較易接觸飛行中的蚊。噴灑時要把滅蚊劑以拋物線、由上而下灑在空氣中,可令覆蓋範圍較平均。而針對在地面棲息的成蚊,便要把水滴調校至約直徑30至100微米,讓滅蚊劑較快墜落在地面棲息中的蚊身上。他說冬天是滅蚊好時機,因一般在15℃以下低溫時,蚊活動能力會較弱,牠們會結集在和暖、無風、潮濕的地方(如空置房間、停車場等)過冬,這時較易把牠們集體殺絕。梁廣源表示,減少安然過冬的成蚊數量,可間接減少春天後的繁殖數量。

編輯/蔡曉彤

美術/謝偉豪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FEATU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