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無諗過會冲走架車!」2017年一場大雨將七人車浮起冲走,車主找回「失車」後無奈地說。
氣候變化帶來極端天氣,使暴雨次數增加,今年6月初在黑雨警告下,多區出現水浸,甚至有居民被洪水圍困。被困的原因,很多時是事前「無諗過」以令自己身陷險境。外國有資料顯示,即使站在水深只有15厘米的湍急流水中,也有可能被冲倒。踏入雨季,大家也應惡補一點水浸知識。如能具備危機意識,在災害發生前有所準備,萬一遇險也懂得應變。
■長知識:打風遇天文大潮 水浸更嚴重
常說香港是福地,不受大風雪、地震等自然災害影響。不過,氣候變化帶來更多極端天氣,香港的降雨模式近年也變得異常,大暴雨將更頻密發生,或引發更多嚴重水浸。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下稱「應變教研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來,積極推廣防災意識,總監羅信堂表示:「防災並非近代才衍生的概念,古人也有相關的智慧,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市民如能認識身邊危機,評估風險後做好準備,例如計劃逃生路線、預備逃生包、不同情况的應對方法,在危急關頭便能冷靜應對,減少災難帶來的影響。」
當降雨量高於排水系統負荷的時候,便有可能水浸。因此,即使天文台只是發出黄色暴雨警告,市民也不能掉以輕心。除了持續下雨或短時間的暴雨,天文大潮或風暴潮的出現,也可能導致水浸。
‧天文大潮:潮汐變化受月球和太陽引力影響,每逢初一、十五前後,地球、月球和太陽連成一線時,造成的天文大潮令潮水漲退比平日厲害,低窪地區容易出現水浸。若熱帶氣旋襲港時正值天文大潮,水浸風險更高,影響力更大。
‧風暴潮:熱帶氣旋把海水推向海岸,引致海平面上升,淹浸沿岸地區,造成的風暴潮把垃圾或大型物件冲上岸,進一步堵塞渠道,阻礙排水。若熱帶氣旋從香港南面掠過,西面登陸,因沒有山勢阻隔,正面吹襲香港,形成的風暴潮會更為嚴重。熱帶氣旋來襲時,留意風向路徑,如在西面登陸,低窪地帶居民更要做好防水浸準備。
假如天文大潮和風暴潮同時間發生,水浸勢必更為嚴重,如2017年超強颱風「天鴿」,便是從西面登陸,造成風暴潮,加上連場大雨及正值天文大潮,引致港澳多處地區嚴重水浸。
■應變法:水淺未必安全 15厘米深急流可推倒人
水浸或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如當時在街上、車上或室內,應如何應對?
情景1:街上
如在街上遇到水浸,別以為水深不高就應很安全。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資料指出,約15厘米深的湍急流水,足以把人推倒。羅信堂表示:「尤其在步行時,左右腳輪流提起及着地,當只有一隻腳站於地面時,流水的衝擊力更易把人推倒。此外,因水有阻力和浮力,當水深至大腿,即使水流緩慢,人亦容易失重心而被推倒。」羅信堂強調,在任何情况下,應做好風險評估,遠離危險,避免在洪水中行走。
應對:長傘探測路面免「中伏」
如必須在水中行走,應選擇水浸輕微或沒有急流的地方走過,並利用長雨傘或長形物件探測路面情况,以防墮進凹陷處或被雜物絆倒。此外,羅信堂表示,亦要避開街道上的潛在危險,「如倒下的電線、大型物件(如修路牌)、修路工程範圍、低窪位置等,前方有五金店亦要小心,以防被冲出的五金雜物弄傷」。
情景2:車上
水浸時,逾千公斤重的車輛也可能隨時被浮起或冲走,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資料指出,30厘米深的急流足以冲走一輛私家車,60厘米深更能冲走較大型的運動型休閒車輛。6月初凌晨,觀塘區多處地方在連場暴雨下被大水淹浸,大量車輛拋錨路中,有的士被水圍困,水深一度至車窗,亦有車輛被浮起撞向路旁,險象環生。
到底水深多少才能浮起車輛?營運工程師學會(香港分會)副主席馮敏強解釋:「當水的浮力令輪胎與路面之間的摩擦力減少,汽車較易被水流推走,而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車輛排水重量大於汽車重量時,車輛便會浮起。大概而言,一輛重1500公斤的私家車,水深約1米便會浮起。」早前觀塘區水浸,在水深約1米的街道,就有護衛公司車輛被浮起撞向路旁小巴站牌及鐵欄。
應對:亮死火燈離開車廂
如駕車期間遇到水浸,司機應按現場情况決定行動。若發現前方水浸,盡可能繞道而行,避免進入水浸範圍,因為水位即使不高,輪胎對地面的黏着力也會降低,增加行駛危險。馮敏強表示,「當水位高於死氣喉時,基本上車輛一定『死火』,司機應亮起死火燈,並在安全情况下離開車廂」。
當水位低於死氣喉而又必須前行時,應保持慢速行駛,以免車輪打滑失控及引擎入水造成「死火」。若駕駛期間水位上升,車輛失靈,怎麼辦?羅信堂表示:「水位可能在短時間內上升,司機應亮起死火燈並及時離開車廂,以免被困車內。一旦水位已上升至一定水平,並導致車門因水壓而未能開啟,應保持冷靜,嘗試開啟車窗逃生。萬一窗戶亦無法開啟?這時就要利用電筒或硬物,敲打玻璃窗邊框或四角這些脆弱位置,破窗逃生。離開車廂後,如附近有路牌,可握穩以免被水流冲走。」無論任何情况,若感到人生安全受到威脅,應致電999求助。羅信堂提醒駕駛人士:「安全應為首要考慮,在惡劣天氣下,如無必要外出,應留在室內安全地方。」
情景3:室內
住在海邊或低窪地區居民,應留意水浸前迹象,做好防水浸措施。羅信堂表示:「每個社區都有比較容易受水浸影響的地方,如發現該地已出現水浸,加上暴雨或颱風持續,就要小心水浸範圍擴散。」
應對:低窪地用沙包阻水冲入
預防室內水浸,可使用沙包或塑膠屏障防止水冲入,文件、電器或貴重物品要放置在較高位置,例如可將家具放在牀上,個人物品及電器放在家具上。拔去電源插頭,關上總電源,蓋好家中的清潔劑和漂白水,並移至較高位置,以防化學清潔劑溢出污染家居,亦要檢查及清理去水口,確保積水有效排走。
如評估過後認為水浸有惡化趨勢,並對人身安全構成威脅,應疏散到安全地方,撤離時帶同早已準備好的「災難逃生包」。若被洪水圍困,應到建築物較高位置(如天台、頂樓)暫避,切勿躲進不利逃生的密封閣樓。逃生時帶備手機,以便聯繫緊急救援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