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分子:Gnocchi變奏 馬鈴薯丸子麵好彈牙

文章日期:2020年08月02日

【明報專訊】第三波疫情來襲,深深體會「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被動版的感覺,慶幸自己有個小空間可以躲着,躺着也不會被打擾。

上星期做了手打麵,色彩繽紛的雲吞。這次看着快要發芽的馬鈴薯,不想這星期第三次煮咖喱,也不願開一大鍋油做炸物,做薯蓉也太單調吧,靈機一觸,不如做意大利馬鈴薯丸子麵。

台灣稱為「麵疙瘩」

大家可能沒有聽過這個中文名字,它的意大利名叫「Gnocchi」,發音像「York Key」。台灣較多翻譯為馬鈴薯麵疙瘩或糰子,而我決定在這稱它為丸子麵,平常我主稱它的意大利名。

加了馬鈴薯的丸子麵比台灣的麵疙瘩較彈牙,這次使用的「00粉」,屬意大利優質麵粉,蛋白質含量約12%,較高筋粉少1至2%,蛋白質愈高,筋性愈強,口感愈彈。

提及麵疙瘩,想起今年年初回台灣夫家之旅。這次算是台灣環島遊,由台北遊到高雄,途經宜蘭、花蓮、台東、台中、台南等地,有自駛遊也有火車遊,在3月的料理分子也記錄過。

在台中,有個媽媽做的麵疙瘩很有名,她的店開遍台中。我的台灣奶奶亦常常買雜錦麵疙瘩給老爺和先生吃。那次在台中,也點了這個雜錦來試試,奶白色湯底,有蝦仁、蛤蜊、魷魚鬚、豬肉片、雲耳、腐竹、芽菜和娃娃菜。清甜的海鮮湯底,先淺嘗一口麵疙瘩,形狀不規則的,感覺輕軟,有吃韓國年糕的聲音,但沒有很Q彈的咬口。疙瘩也頗入味,幸好完全沒有麵粉味。被奶白色湯底重重包圍,在湯匙裏游走的兩顆麵疙瘩,一湧而進我的嘴巴裏,臉頰隨即上下擺動,滿足,滿足。

眷村常見食物

麵疙瘩是台灣眷村常見的食物,據說源自河南省,當時戰亂,國民黨軍人及家人在台生活困苦,家中小孩經常吃不飽,後來因為韓戰關係,美國從原本想完全放棄台灣,變成協防台灣海峽和派發物資給台灣人民,麵粉便是其中一種主食。那時的台灣中年人很喜歡穿著由麵粉袋造成的大褲子呢。

早幾天,一個對台灣發展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逝世,願活了差不多一個世紀,獨一無二的「岩里」先生安息。

◆意大利馬鈴薯丸子麵

※材料:

馬鈴薯……454克

00麵粉……130克

雞蛋……1隻

鹽……1/2茶匙

※做法:

1. 先把馬鈴薯洗淨,連皮原隻放入180℃焗爐,約1小時,用針或利器插入馬鈴薯檢查,薯肉變軟身便可出爐,待涼去皮。

2. 用叉把薯肉壓至薯蓉狀態,用隔篩把薯蓉過濾,然後加入麵粉,雞蛋和鹽混合。

3. 把馬鈴薯麵糰搓成一個大圓形(a),撒一層薄麵粉,輕輕壓扁,切成條狀(b);撒一層薄麵粉在麵糰表面輕輕搓成圓條形,再切成像拇指頭的大小,再用直紋小木板印上橫紋(c)。

4. 在丸子麵粒上撒一層薄麵粉,在室溫靜止20分鐘。然後放入已加鹽的滾水煮約1分鐘,調細火力,丸子麵浮面便可撈起備用。

◆海蝦甜椒汁

※材料:

蝦頭……10隻

紅甜椒……1隻

番茄……1個

洋葱……100克

蒜……2粒

V8蔬菜汁……340毫升

辣椒仔汁……2茶匙

茄膏……2湯匙

牛油……1湯匙

鹽……少許

黑胡椒碎……少許

※做法:

1. 用牛油炒香蝦頭、蒜、洋葱碎和紅椒碎,加入茄膏炒香。

2. 加入蔬菜汁和辣椒仔汁,待醬汁滾起後調至細火,慢慢煮15分鐘。

3. 用攪拌機把醬汁連汁料打至滑身,魚湯袋放在隔篩上過濾醬汁。

4. 放回鍋內加熱,調味,完成。

◆洋葱煙肉白汁

※材料:

煙肉……2片

洋葱……80克

蛋黃……1個

雞湯……200毫升

牛油……2茶匙

芝士碎……少許

黑胡椒碎……1茶匙

鹽……少許

※做法:

1. 煙肉、洋葱切絲。用牛油以細火炒煙肉絲、洋葱絲和黑胡椒碎。

2. 加入雞湯和鹽,調大火力至中火,加入120克已熟的馬鈴薯丸子麵,待丸子麵浸在湯內約1分鐘,調味。

3. 在蛋黃內加1湯匙室溫的雞湯,拌勻。

4. 在蛋黃液一邊加入鍋內一邊攪拌丸子麵。

5. 上碟,加一層薄薄芝士碎,完成。

■廚房筆記

1. 可蒸或焗熟薯肉,不建議用水煮,這樣水分太多,需自行調整麵粉分量。

2. 煮熟的丸子麵撈起後,在表面加一層油,輕輕拌勻,以免麵粒黏合。

3. 製作洋葱煙肉白汁時,落蛋黃液前,鍋內的雞湯不能太少,否則蛋液不能均勻拌勻所有材料。

文、圖 // 廚豫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