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談:「夾心階層」照顧老幼 難關處處

文章日期:2020年08月17日

【明報專訊】青老和中老處於「夾心階層」,上有高堂,下有兒孫。退了休,不免要擔起扶老攜幼的重任。與兩名年過90的長輩同住,葉鵬威正正擔當着照顧者的重任。他93歲的母親去年跌傷,行動不便,94歲的叔叔則患有認知障礙症,2人各有需求,由葉鵬威親自看顧他們。馬傑偉身邊亦有97歲的媽媽,需要着力照料她的情緒健康。而梁萬福是老人科專科醫生,深明照顧者的壓力。在照顧至親者的路上,難關處處,但想望老人能在親人旁安享晚年的祈願,驅使3人繼續向前。

.梁:梁萬福

.馬:馬傑偉

.葉:葉鵬威

葉:媽媽要靠扶架才能走路,亦要人幫忙處理大小便。叔叔常忘記自己吃過什麼,食完又食,愈來愈肥,又常走到屋外馬路口,卻不肯戴監察器,我們只好在他的拖鞋寫上電話。雖然有外傭幫忙照顧媽媽起居,但她主力「日班」;每晚凌晨2時,媽媽會按無線電鐘喚我和太太幫她如廁和開奶,到早上7時,我就起牀送孫兒上學,再買早餐給家人吃。

行放任政策 老人家開心便可

馬:都好勞碌,像24小時full time job。

梁:這是新一代young old面對的挑戰,50至70歲仍要照顧上一代。

馬:我媽行得走得,落街有印傭幫手,但以前她會獨個到超市逛,我們擔心她跌倒而勸阻,她就抱怨「我坐監嗎?我有自由!」近年我們行放任政策,總之她開心便可,她愛吃燒腩仔就讓她食。我爸死後有段時間,她很悲觀、抑鬱,諗埋一邊。去年哥哥過身,我發覺她也不懂傷心,後來我開解她,引導她表達悲傷,哭幾遍就OK了。她現在懂得放開,我覺得這幾年是她一世人過得最開心,我也很有成功感。

梁:最重要是了解長者的需要,在家中照顧他們,有什麼可能的狀况會發生。現在的老一輩長者較好運,因為他們下一代是「收成期」,資源比較豐富。

馬:我盡量希望媽媽留在家中終老,較有尊嚴和安全感。

葉:我媽媽也不喜歡住院舍,就算跌傷後也不肯叫白車入醫院,怕一進醫院就不能再出來。

在家終老 宜找醫生恆常跟進

梁:未來,在家終老的需求會增加。除了照顧者要學習護理程序,亦有賴上門的醫療支援。最好是找一個恆常幫忙的醫生,任何可以出診的醫生也可以。

馬:在家終老,我聽過相關講座,有一點概念。一次講座上,有人甚至問遺體放在家中會否好快變壞?但講者解釋,因為醫院用好多方法延長病人壽命,器官都一早衰竭了,所以遺體很快變壞。但在家過身的死亡過程較快較自然,反而沒那麼快變壞。

梁:在家終老,未必人人接受得到,家庭成員要預早溝通。若選擇在家終老,由有跟進病人情况的醫生上門簽署確認後,家屬辦領正式死亡證,就可以請殯儀到家移送遺體。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人生下半場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