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薯:「人畜無害」節目之害

文章日期:2020年08月28日

【明報專訊】不經不覺,暑假未曾開始已結束。從前覺得理所當然的書展動漫展和美食節、去外地旅行、到泳池海灘暢泳,今年統統欠奉,實在令人傷感。

以前的暑假,電視屏幕總是充斥着卡通片的劇場版,或是大台那些既無聊又胡鬧的遊戲節目;去年夏天,人總是長時間在街上走,晚上回到家中就打開電視,連夜看着令人揪心又憤慨的直播畫面。今年兩者皆缺,換來的是幾乎每日舉行的衛生防護中心記者會,報告着不知何時才會完結的疫情狀况。幸好港台在暑期完結之前,推出一個關於恐龍的節目系列,讓我重拾童年時放暑假百無聊賴追看電視的回憶。

以一個主題來串連不同的節目,記憶所及好像沒有電視台試過。今次港台以幾個節目,包括《五夜講場-真係好科學》、《Harry哥哥快樂農莊》、《日常8點半》、《上網問功課 同行抗疫》,以及《零距離科學》的日本NHK外購紀錄片,大包圍、多角度介紹恐龍的生活和習性,無論男女老幼都應該不難找到適合自己的節目。

《零距離科學》史前系列固然是趣味與知識並重,其視覺效果亦保持日本節目一貫的高水平;在全球各國受到新冠疫情威脅之際,《真係好科學》從多個科學範疇討論物種滅絕的議題,對於觀眾而言是及時的提醒。最有趣的可說是《日常8點半》訪問香港恐龍化石收藏家,他更利用自己的設計專業,以電腦繪製恐龍修復圖及自製恐龍模型,令觀眾發現原來香港也有人默默地為揭開恐龍的奧秘而努力。以幾個不同的節目去探討一個議題,能夠發揮協同效應,亦令觀眾欣賞的節目經驗變得更為完整,對於以資訊娛樂(infotainment)作為定位的港台而言,的確是個很好的嘗試,筆者期待這樣的系列陸續有來。

新聞時事節目空間恐愈縮愈小

但另一邊廂,若這個實驗成功,亦不禁令人擔心港台以後是否只能製作這類筆者姑且叫作「人畜無害」的節目。眾所周知,港台另一個強項是新聞時事節目,亦因此成為政權及其啦啦隊日思夜想要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筆者之前亦提過,繼《頭條新聞》後,《視點31》和《鏗鏘集》都是極度「高危」的節目,港台顧問委員會主席陳建強臨別秋波,仍「寄語」港台節目不能沒有底線。雖然接任者林大輝被認為處事較圓滑,可能會對港台留有一手,但7月時候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為了「讓港台的公共廣播服務更全面履行《香港電台約章》」,成立了專責小組,半年後就會派下成績表(或者死亡證?);明年今日新任廣播處長亦走馬上任,如果到時來個裏應外合,或許港台以後只能利用政府分發的資源,製作關於恐龍之類、已經不存在於人世並且沒有爭議的節目,表面上人畜無害,卻因為此興彼衰,從而削弱了港台製作社會時政節目的資源和能力,長遠而言影響公眾對社會事務的認知和參與。

或許有人會覺得筆者想得太多,但有線電視近期的發展卻有辦你睇,除了新聞部和工程部以「強化部門」為由解僱老臣子,香港開電視亦充斥着為政權軟銷的節目,警察守護香港、食環無「署」不在,想要潛移默化,令觀眾以為香港政府是關愛子民的父母官。這看似小事卻有大意義,只要有更多資源投放在這些正能量節目的製作,管理層就有藉口在其他項目節流,最阻礙政權主導曼德拉效應的新聞直播首當其衝被犧牲(就算新聞直播仍然存在,警方已經急不及待篡改7‧21無差別襲擊的歷史了)。

此時此刻在香港,批判和獨立思考的空間愈縮愈小。當我們以探古尋源的角度重新認識恐龍時,又有沒有想過,某天公義和是非黑白可能會像恐龍一樣在這地滅絕?

文:梁慧思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