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間 妖怪共舞 疫境投「網」新常態

文章日期:2020年08月28日

【明報專訊】疫情之下,最大的感覺是無處容身,想找個地方,一邊吃飯、一邊托着手機看看影片,亦為奢侈。劇場關閉,表演者也失去他們的「日常生活」。城市當代舞蹈團經歷此年困境,近日主動出擊,推出數碼舞蹈季,於網上帶來連串舞蹈節目,包括每年重點節目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真演出」系列等;有舞者以《山海經》為題,亦有呈現一剛一柔日月對照,嘗試找尋另片天地。

「《山海經》讓人第一時間想到妖怪,牠們奇形怪狀動着身子,成為牠們的舞。」《山海流》導演黃漢樑說。舞季節目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2004年起由城市當代舞蹈團主辦,選映世界各地舞蹈影片,促進導演及舞蹈家之合作。本屆將放映4部本地作品,其中《山海流》由藍嘉穎編舞,製作成約20分鐘的影片作品。舞作取材古籍《山海經》交脛國、長臂國等妖怪,由幾名舞者共舞傳說,藍嘉穎解釋:「在肢體上有很多發揮的空間,例如交脛國相傳有雙腳纏在一起生長的生物,舞者爬行、扭曲、拍打海面等去表達不同個性。」

潮漲潮退 應變生舞

山海之間就是異獸的舞台,製作團隊更因而到海邊拍攝。一般舞作在黑盒或劇院上演,靠舞者表達與觀眾想像上天下海,《山海流》拋到真正的自然環境去,似乎亦有驚喜效果。藍嘉穎表示:「在大自然裏,拍完一段可能已經潮漲,潮漲潮退,或很多微細的聲音及動靜影響原本動作、情緒,過程出現很多應變而生成的舞蹈,挑戰其實亦很大。」聽罷不禁想起台東著名的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大大片稻田中心上演大師林懷民作品《稻禾》、《松煙》,舞者跟環境融在一起,產生不一樣的化學作用。黃漢樑則表示,影像跟現場表演始終不同,觀眾可能已經習慣網上看影片的急速律動,但團隊亦不想過於遷就,所以剪接時嘗試把握鬆緊,平衡舞作節奏。

夸父渴死 手杖化桃林

《山海經》包含不少神話傳說,舞作抓緊夸父追日的故事作為主線。故事其中一個相傳說法是夸父決定與太陽賽跑,不斷跑追到太陽落下,覺得口渴便到黃河、渭河喝水,後來至北方大澤喝水,中途卻渴死。夸父追日多數被理解為不自量力,然而黃漢樑指出,着眼點或可放在最後,夸父餘下的手杖神奇地化作桃林,他說:「為何要有一個如此的結局,有另外一個機會生長下去?讓我想到他的身體是否依附着一些很強的意志,去到某個位置才發揮出來,當中其實有種犧牲的感覺,讓人在後世得以延續。」

一個身體 藏兩個靈魂

由今個暑假到秋天,舞季另一節目「真演出」系列作品《佚乙》將在10月首播,由江穎儀及郭芷盈自編自演。「真演出」系列自2006年推出,讓本地新進舞者創作較長的舞作,並於小劇場上演。因為疫情緣故,《佚乙》改為約50分鐘錄影演出。創作源於舞者幻想一個身體住有兩個靈魂,有如日夜之別。江穎儀舞蹈背景是中國舞,郭芷盈則跳當代舞,亦喜歡hip hop舞,而二人個性、外貌、行為亦迥異,她們說:「回應同一件事,我們都有不同的方式。」舞作有加入各人的獨舞,反映彼此特質相撞之處,但亦有交織時刻。從舞者個性對照,至劇場燈光及原創音樂配合,她們希望帶出剛柔力量的交替循環。

聽起來很玄,二人解釋舞作以平凡的房間為背景。「作品說我們被困在一間屋,各自如何跟被困的空間『相處』,我們分別用自己的過去及情緒投射進去,可能是釋懷,可能是發脾氣」,江穎儀接道,「而不是誰的面向好一點,當你不開心時,抓狂都可以是你的選擇,不用否定任何一面」。郭芷盈則表示,作品把城市當作一個23歲的女子,將香港回歸後狀態,跟舞者內心與肢體扣連,彼此面對共同的社會發展及大事。舞作以同音字「佚」命名,其實亦有無名的意思,任何觀眾亦可以代入其中,未知能否回應文章開首說及那無處容身的感覺?由山海至日月,從台上到網上,舞季另有分別由3對相愛舞者演出的雙人舞展《雙雙》及實驗創作《流轉×思浪潮》,繼續起舞。

■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2020

日期:9月3日晚上8:00至9月5日晚上11:59

門票:捐款門票$50或以上

■《佚乙》

日期:10月30日晚上8:00首播(至11月1日晚上11:59期間播放)

門票:捐款門票$50或以上

查詢:ccdc.com.hk

文:劉彤茵

編輯:陳淑安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