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Maness Ko 時裝詩人 創作浪漫連結

文章日期:2020年09月10日

【明報專訊】香港是一個中西交匯的國際都會,地理位置優越,人才輩出,除金融地產業,香港的文化實力更影響亞洲以至全世界……在1980、90年代,可能很多香港人都會這樣自豪地介紹香港,但這個香港依然存在嗎?生於同一年代的年輕時裝設計師Maness Ko,雖沒正式經歷過香港的黃金時代,卻憑藉洋溢的才華,在現時的低谷環境下,為自己的理想邁出積極一步。

1. 你如何定義自己?

我會定義自己為「時裝的詩人」,以衣服為載體呈現詩意──抽象的文學想像與情感的憶拾。這種看似風花雪月般虛無的創作,實際上把衣服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連結起來,對我來說是最浪漫的工作與令人沉溺的事情。

2. 怎樣形容自己的穿衣風格?自己有沒有特定的時裝必備單品?

我會形容是低調的浮華,是浪漫優雅而帶點棱角的風格。鍾情於黑白的純粹,覺得這最能表現出人的氣質與知性,偶爾會添上強烈的芥末黃色作衝撞。穿搭時尤其側重於營造質感的差異與層次,建構輪廓。必備單品是極闊腿的蘿蔔褲,貪其平衡度與存在感極佳,能夠修飾我154cm的真實身形之外,亦能中和女性化的一面,就算作簡單的搭配也不失造型。

3. 若今天是你生命中最後一天,你會穿什麼?

應該會穿極浮華的黑白色系層次式宮廷風穿搭,是平日沒有機會但一直心癢希望嘗試的dress up穿法。將我最喜歡的設計師與自己創作的單品混搭,預計會有結構複雜的連衣裙,復古廓形的泡泡袖與極闊腳的蘿蔔褲,再配上巨型耳環。

4. 最難忘的一次styling項目?

是替一間本港有名的「暗黑先鋒買手店」負責一個法國復古品牌的秋冬季lookbook的工作。拍攝地點是一偏遠小島,單是交通問題也躊躇許久才解決。這個品牌的衣服是極重型的各種紗裙與西裝,當時是仍然酷熱的初秋,島上只有山路與石坡,唯有徒步手提所有衣服與器材。黃昏後才能把全部20多套造型拍攝完成,在沒有路燈的情况下摸黑爬山而回,再搭「大飛」離開,實在難忘。

5. 設計服裝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回顧我過去多個系列,主題總是離不開文學與電影有關的題材,例如《與村上春樹對話》、《所有的回憶都是潮濕的》,可說是有關成長與世界的關係的一種理解與表達。設計的核心可以理解為「和魂洋裝」的混合體,包括了大量啟發自歐洲古典宮殿與東方傳統元素的設計輪廓與細節,以現代的手法呈現對後殖民時期東西融合的美好年代的緬懷,重構全球化下模糊的身分認同與文化特色。

6. 看過你的書法和潑墨作品,何以喜歡水墨創作?

一直覺得繁體字很美,而對文學作品的熱愛令我更加喜歡承載文學與思想的文字,多年前開始抄寫節錄的書法練習。也許是因為沒有刻意學習傳統體系的書法,反而喜歡以水墨為媒介隨性自由地表達文字,在當中賦予自己的情感,更像是一種繪畫式與設計式的風格書法創作。書寫過程中往往會把思想抽離,進入一種純粹的情緒,感受書寫本身,恍如冥想的沉澱狀態,也帶來心靈療癒的意外收穫。

7. 創作帶給你什麼啟發?或令你最享受的地方是什麼?

喜歡創作大抵是因其無限可能與實現思考的滿足感。從構思開始千錘百煉的成品,有種純粹的物質無法比量的感動與滿足。比起純粹畫圖設計衣服,我更擅長和享受實驗的立體剪裁,過程中能夠觸發思想框架以外的新形態。

8. 將來打算建立自己的時裝品牌嗎?服飾會走什麼風格路線?

目前正如火如荼地籌備個人設計品牌athenaeum(m.),計劃今年10月下旬在網店推出首個女裝系列。衣服是現代的浪漫文藝風格,糅合了知性的細膩與古典的浮華作設計的骨幹。透過光影的虛實營造細緻豐富的質感與建構多層次的輪廓,在感悟之間包裹與展露對女性身體詩意的想像。希望提倡正裝但自由的穿著選擇,並從穿著體驗中重新感受美好而真實的自我,我亦致力於把大部分生產做到Made In Hong Kong,望能傳承本地製衣業的工藝。

9. 你認為什麼是美?

我認為美是直觀個人又客觀巨大的抽象概念,是先天的直覺,也是不斷觀察與學習的產物,是包含了極其大量複雜的隱喻與符號的綜合體。簡括而言是詩意化的文化與社會,隨歷史而累積,隨時代而改變。

10. 你認為社會有什麼被低估?

被低估的是香港時裝設計的水平。暑假留學歐洲的經歷讓我理解到本地時裝和學府的水平絕不下於外國,相較之下是欠缺政府建設性的支援及推廣。

■ Profile

Maness Ko:2016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針織時裝設計學系。入圍多個時裝設計比賽並獲獎,曾任品牌首席設計師及為多個品牌、MV、廣告等擔任造型師。兼職美術指導、時裝攝影、書法字體創作及模特兒等工作。

文:溫兆明

協力:康詠然

編輯/廖偉龍

電郵/ 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Life &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