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心實意:復康院舍 人性+彈性實現居家安老

文章日期:2020年09月14日

【明報專訊】以前每當談到養老,許多人會認為人老了就要入老人院。但今天相關的觀念已改變,一些安老機構在開展及提供服務時,會以居家安老作為目標,近年更注重復康服務,幫助中風、手術後、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恢復身體和心理健康。

事實上,有不少體質和自理能力較佳的長者,不一定要入住院舍,可以居家安老。由於長者的教育程度、性格、家庭背景、身體、心理、社交及靈性上的狀况和需要都各有不同,他們及其家人對安老方式亦各有要求、意向和選擇,因此安老機構的服務應做到貼地一點,朝多元化方向發展,以求更全面地回應需求。就像以下手術後復康並回家安老的個案,長者和家人的意願、院舍的靈活配合,在達成護理目標上舉足輕重。

手術前後入住院舍 先調理後復康

81歲陳婆婆(化名)雙膝出現嚴重退化性關節炎,需要更換兩邊膝關節,並在公立醫院排期。獨居的她雙腳經常疼痛,步履不穩,需要使用助行架。原本她可以更早接受膝關節更換手術,但因未能將血糖和血壓控制得宜而錯失機會,更需重新輪候。後來婆婆的左膝關節更換手術安排了在2018年11月,她的女兒希望幫助媽媽抓緊新機會,因此在手術前兩個月,安排她入住基督教靈實協會設於將軍澳的靈實胡平頤養院(下稱胡平)。

經院舍的專業人員評估後,婆婆需先控制血糖、血壓和接受痛症治療。另外,她當時亦面對輕微的小便失禁問題,治療師教她做盆骨運動,護理人員則幫助她養成正確的排便及飲水習慣,配合糖尿的控制,最終失禁得到改善。

在她入住院舍的兩個月時間,因血糖和血壓控制得好,可如期做手術更換左膝關節。出院後陳婆婆返回胡平休養並接受復康治療,包括物理治療、運動及痛症治療等,目的是保持術後膝關節的能力,並為下一次手術做準備。婆婆康復進度良好,幾個月後,已更換的膝關節不再痛。然而雖然右腳仍待接受手術,但婆婆想回家了,女兒不放心,擔心她獨個兒不能管理好身體狀况,媽媽卻堅持要回家住宿。

半日護理 滿足回家盼望

為此,院舍、女兒和婆婆達成了3方共識,就是讓婆婆「放假」,每天早上回胡平,由護士為她量血壓、血糖,並提供健康餐食。她在院舍洗澡和吃午餐後返家,由於她住得不遠,可步行往返。這種護理模式持續半年,婆婆的身體狀况保持得十分理想。後來右膝關節的更換手術訂在2019年11月,此前一個月,婆婆再次入住胡平。與上次一樣,手術出院後她繼續入住胡平及接受復康治療,至2020年3月,她雙腳的行動力大大改善,並有能力自理,惟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女兒擔心媽媽經常外出有風險,所以讓她多住一段時間。最後,女兒在5月將她接回家安老。

重視長者尊嚴

在長者照顧和護理的範疇上,重點之一是因應個人獨特需要和身體狀况,制訂合適方案,而且在幫助他們改善問題的同時,亦要重視其尊嚴。例如胡平會幫每個院友安排如廁訓練,既希望提升自理能力,也幫助改善失禁問題,因為對長者來說,在尿片上排便既不舒服,亦令尊嚴受損,若有人定時及在他們有便意時加以協助,是一項訓練,也是一份尊重。

除了院友之外,對於家人的需要,院舍亦須關注和積極予以配合。例如為長者提供短期照顧服務,由一星期至一個月不等,視乎需要而定。這項服務旨在於家傭放假回鄉時,長者可繼續得到有質素的照料。至於家人或照顧者的壓力更不足為外人道,極需減壓或充電,因此如果他們想去旅行或暫時放鬆一下,也毋須擔心長者,因短期照顧服務可給予家人或照顧者可靠的支援。

人性化護理固然重要,院舍亦引入新科技提升照顧質素,例如用具備尿濕提示的智能牀,亦計劃安裝可讓病人與護士台直接對話的緊急警鐘系統等。相信在未來,人性關愛結合先進科技,可締造更舒適、溫暖和安全的安老院舍環境,為長者帶來更優質的生活。我們今天走多一步,盼為長者的明天鋪下更平坦的路,讓他們將來每一步都走得更平穩和平安。如果在照顧長者方面有任何需要或疑問,可致電2703 2000。

文:袁麗華(靈實胡平頤養院院舍經理)

相關字詞﹕物理治療 老人院 健康 人生下半場 靈實 實心實意 每日明報-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