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婦退休 屋企變戰場 「收成期」需磨合 建共同興趣

文章日期:2020年09月21日

【明報專訊】與伴侶牽手到白頭,是艱難的人生課題。

老夫老妻退休後,在家朝夕相對,每遇上雞毛蒜皮事,諸如誰做家務、喜好不一等,都足以「火星撞地球」。子女總不明白,兩老共處數十載,為何要重新磨合?分牀睡是感情變淡嗎?若一方患病,另一方要貼身照顧,要面對什麼心理關口?老年研究學者建議,於退休初期及早打好關係、注意情緒健康,才能一起走下去。

「所謂白頭到老,是互相適應對方的改變,一起老去。」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樓瑋群說。「從50至90歲,隨着不同人生階段,需適應不同角色轉變。每個階段,要面對的挑戰都很困難,往往要作出重要決定,一如年輕時考慮要不要生小孩,生後如何照顧一樣,影響深遠。夫妻要互相協調、商量,才不會影響相處。」老年期,到底什麼事情會衝擊婚姻?

金錢運用 湊孫計劃 講清講楚

問:老年不是處於收成期嗎?還有什麼煩惱?

樓瑋群將老年期分3個階段,各有考驗:

50至60歲:進入退休年齡,需與老伴商量退休後的打算、投資計劃、應否資助子女買樓等,不能避談,因錢銀上的意見衝突,可衍生很多矛盾與心結;加上子女結婚並搬走,長時間不在身邊,須面對「空巢老人」的生活轉變。

60至75歲:隨兒孫出生,開始出現湊孫問題。一方可能想自由做喜歡的事,一方則覺得有責任幫忙湊孫,這方面亦要達成共識。有些情况是,子女打算移民,負責湊孫的長者可能要往外國幫手,夫妻可能會分開一段時間。

75歲以後:身體可能出現毛病,通常是一方先患病,另一方成為照顧者,面對各種難題,例如:如何安排長期照顧、是否住安老院抑或請外傭,都需慎重考慮。接下來便是一方先行離世,面對喪偶之痛。

問:為什麼男士退休後特別難適應?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陳加才解釋:「香港男士因過往花較多時間在工作上,與子女的聯繫較弱,退休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生活圈子和空間。長時間留在家,眼見子女跟媽媽較親近,自己卻對他們不太了解、甚少聊天,感覺像家裏的陌生人,需花時間去尋回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

陳加才建議,家庭成員要留意退休後男士的情緒,以免發展成抑鬱徵狀。現時不少長者中心有專為男士而設的活動,例如電腦班、樂器班,甚至會組織樂隊、玩爵士樂等,有些男士學完又會成為助教或興趣班導師,又或者會做義工、家訪、為長者維修家居,提升自我價值。

分牀睡未必代表感情淡

問:分牀而睡,是否已沒有感情?

陳加才認為不一定。因到了長者階段,婚姻可能已過了甜蜜期,慢慢變成生活上的伴侶。年輕時同牀,年紀大未必需要;加上各自作息時間不同,甚至老伴可能有鼻鼾、晚上多次起身如廁,故很多長者分牀而睡,只為不想打擾對方休息。

問:為什麼老伴的脾氣愈老愈難頂?

陳加才提醒,若老伴性情大變,或是認知障礙症徵狀,需要尋求社工或專業人士協助。「有種認知障礙症會出現妄想徵狀,有個案經常猜疑伴侶有婚外情,引起好多問題衝擊婚姻,甚至家庭暴力。另外,亦有患者常遺失東西、指控他人偷竊,令伴侶難以應付。當家人不認識這種情况,加上當事人未出現其他較明顯徵狀(例如記憶混亂),家人未必意識到是疾病,引致很大困擾。」

性情大變亦有可能是患上老年抑鬱症,有些長者甚至有輕生念頭,家人才驚覺情况嚴重。情緒問題會令夫妻間的爭執更難處理,可能最終因婚姻問題求助,才輾轉發現伴侶患病。

生活不同步 退休後浮現

問:與老伴常吵架,甚至嚷着要離婚,會實際行動嗎?

「通常不會。」陳加才說,原因或跟文化、生活環境有關。「外國人覺得無感情是離婚的原因,轉而尋求另一段感情。60歲後想再有親密關係或『第二春』,在西方社會較受接納,子女亦較難影響父母再婚的意願,因他們不會干預彼此的婚姻。」反觀華人家庭,子女普遍不想父母有第二段婚姻,父母便因而放棄。「而當沒有第二段婚姻的想法時,很少會選擇離婚,除非伴侶犯嚴重問題或錯誤,如婚外情、賭錢等壞習慣,或野蠻暴躁、有暴力傾向等。」他留意到香港的年長夫婦即使不太合拍,都可以各有各精彩,只要沒有太大相處問題便不會離婚。再者離婚後要另覓居所,在香港比較困難。「長者比年輕人適應力強,年輕人可能感到現實與理想不符就放棄,但長者會有功能性的想法,知道現實與理想有距離,可以將就,折衷處理和適應。」

問:相處數十載,老來為什麼要重新磨合?

樓瑋群說,即使已婚多年,雙方生活上可能並不同步。「退休前,可能一方掙錢養家,一方照顧家庭,即使兩人皆有工作,工種亦不同。每周可能只有數晚共進晚餐,周末才有較多相處時間,即使喜好不一、生活不同步,亦覺得可以忍讓;但退休後朝夕相對,種種不協調便成為問題,如不及早磨合,每天恍如身在戰場。」正因每個階段考驗重重,長者宜及早於退休後磨合、培養共同興趣,之後便能共同「過關斬將」。

六成人退休首兩年不滿婚姻

樓瑋群在2013年跟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合作,研究退休夫婦的婚姻關係,發現六成人退休首兩年對婚姻不滿意。常見如丈夫抱怨妻子常外出,妻子不滿丈夫在家無所事事;並在家務、日常娛樂、與朋友交往等不同方面出現衝突。「這些情况都可理解,女士可能已關注了家庭數十載,想有更廣闊的空間,做義工貢獻社會或發展個人興趣、社交;男士則於社會打滾已久,退休後反而想回歸家庭生活。」

這些期望的落差,樓瑋群認為有輕鬆的協調方法。「最重要先建立共同興趣及話題,例如每星期有些事情一起做,可以是學習、義工、煮餸、鍛煉或放鬆,多了時間在一起,便會多聊天,有共同話題。這一切是為了鋪排之後進入長期照顧的階段,當你不明白對方,更難與對方商討認真的人生問題,難以24小時貼身照顧、打點生活細節。」

文:吳穎湘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