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三代移民故事 咖喱香撫慰異鄉人

文章日期:2020年09月25日

【明報專訊】飄洋過海,在異鄉建立家園,過程充滿辛酸,既典型又俗套的故事。可是在某時某刻,總會引起你我的共鳴,是因為作品的藝術成就,還是時代的產物?

一條褲製作藝術總監胡海輝2007年在倫敦讀碩士期間,遇上剛出版的Sweet Mandarin,促成了《流徙之女》的誕生。「當時要做一份功課,緣起自一單新聞,在某個小鎮中餐外賣店工作的一名華人,被白人小孩欺凌至死。我根據這則新聞繼續做研究,找了很多人做訪問,也找了不同的書,其中一本便是Sweet Mandarin。」作者Helen Tse是英國移民第三代,祖母在上世紀50年代從香港到英國,在曼徹斯特開辦中餐館,母親自小也跟着幫忙,兩代的辛勞把Helen 三姊妹撫養成人。「當時身處倫敦,尚算沒遇到什麼嚴重歧視,不過有時也會感到不自然的目光。想像Helen上一代如何在這裏建立家園,而Helen三姊妹更成功入讀劍橋,覺得這個故事很吸引,很值得去改編。」胡海輝提到雖然不少小說也有描寫華人離開原生地,在他鄉掙扎求生的經驗,不過Sweet Mandarin卻是最「庶民」的。「相比起那些戰亂大時代背景的故事,Helen的家族故事對大眾來說更具共通點,50、60年代很多香港人也去英國打工掙錢。」

棄律師工作 走入廚房

Sweet Mandarin的故事跨越三代,那些經驗和情感,在這個世紀是否還有意義?「距離是會令我們察覺身分這個問題。當時讀書便令我很自覺香港人這個身分,特別是我很喜歡喝奶茶,雖然唐人街也可以找到,但始終不是那種味道。在原著小說中, Helen小時候不喜歡自己的身分,跟『鬼妹』同學比較又自覺『輸蝕』。後來慢慢成長,找到自己的成就。而當公司派她來香港,對她來說是一次大開眼界之旅, 令她重新思考,繼而承接家族生意。」當時Helen是執業律師,卻決定放棄個人事業,選擇走入廚房,傳承祖母的食譜。「 我們這一代也經歷了身分的迷惘,小時候在國籍一欄填英國 ,97後是中國,現在填中國還是香港?我們的國族身分是什麼?我跟編劇也認同,好像Helen對於自己的身分,不是否定其中一面,而是接受兩者。放在香港也是一樣,我們既不能否認殖民歷史,而這正也是我們的強項,兼容並蓄,又中又西。」

「到了哪裏也是香港人」

《流徙之女》於2015年首演,2018年到上海演出,今年重演,再遇移民潮。「今天移民相對地容易得多,全球化已令地域界限愈來愈模糊,種族是否局限於出生地,而且種族可能已經不再重要。早幾年我把《1967》的電影版帶到加拿大放映,趁機會與移民當地的中學同學聚會,他們都是專業人士、生意人,事業發展很好。當時想到香港實在人才輩出,但為什麼香港沒法留住他們,讓他們在香港好好發展?」今天有一句流行的說話,就是「到了哪裏也是香港人」。「在小說中,Helen發現了家族的撚手小菜,認為很值得流傳下去,那就放棄高薪厚職,全力去做。就好像即使香港人選擇離開,對香港這個地方沒所謂,但香港人有什麼值得保存,傳下去才是最重要。」胡海輝說可能是自己喜歡吃,所以對這部小說特別投入。「飲食除了是口腹之欲,視覺嗅覺不同感官的享受,伴隨的也是與親人朋友的美好時光。在英國讀書期間,即使是唐人街百多元一碟的叉燒飯,一兩星期總要去吃一次。」食物承載着的是歷史和文化,胡海輝提到在上海的演出,有觀眾在完場後說想嘗嘗最後一幕戲中煮的咖喱。「對香港人來說咖喱是很普遍,但在上海卻是不常接觸的菜式。」

帶着陣陣的咖喱香氣離開劇場,胡海輝希望觀眾可以想想,當流徙這個話題如今再一次出現時,香港有什麼價值,是值得我們傳承下去。

●《流徙之女》

日期:10月9至11日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票價:$200

節目查詢:2820 1045

票務查詢:www.popticket.hk

註:粵語及英語演出,附中英文字幕

文:林喜兒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