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鴿子是自由、和平的象徵,過往的大型運動會開幕禮便經常見到牠們的蹤影,不少徽號的設計也加入鴿子形象的元素,牠們理應是人類的好朋友。然而早前報道指出,深水埗有人虐殺白鴿,屯門又有人刻意放老鼠膠對付鴿子,土瓜灣有居民備受白鴿糞便困擾,人與鴿的矛盾似乎愈來愈激烈,到底這情况是否可以改善?不如先放低「白鴿眼」,多了解牠們的特性及生活習性,看看是否可以找出人鴿和平共存的出路。
毛色多灰藍 易混淆珠頸斑鳩
鴿子又稱白鴿或原鴿,學名Columba livia,屬鳩鴿科動物,一般野生叫野鴿,人類飼養便叫家鴿。鴿子身長一般約32厘米,有不同毛色,以灰藍色較多,白色的反而不多。那為何會稱牠們為「白鴿」?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科學事務經理張瑪珊(Michelle)表示:「通常儀式或者典禮會揀選白色的鴿子放生,因此一般人心目中的鴿子是白色,亦稱牠們為『白鴿』,但其實鴿子以灰藍色數目最多。」
除了白鴿不「白」,我們對鴿子,原來還有不少誤會。例如現今魔術表演中,在魔術師帽子內神出鬼沒的飛鳥,很多時是白斑鳩,不是鴿子。很久以前的魔術表演,魔術師真的用過鴿子輔助表演,但後來發現白斑鳩性格溫馴,較容易馴化及與人親近;加上體型比鴿子細小,更適合魔術表演,因此鴿子早已被白斑鳩「搶走了飯碗」。即使在香港街頭經常看到的「鴿子」,Michelle也表示可能不是鴿子,而是珠頸斑鳩,兩者外形十分相似,容易令人錯認,「兩者最大分別為體型,鴿子明顯較珠頸斑鳩大。另鴿子頸部及胸部有金屬光澤羽毛,而珠頸斑鳩頸側及後頸佈滿白點」。她補充,鴿子的眼睛虹膜部分多呈鮮橙、鮮紅或金黃色,而腳則多為紫紅或粉紅色。
「飛天老鼠」 愛棲身冷氣機槽
漁護署沒有關於全港野鴿的數目,而香港不同地區都會發現牠們的蹤影,但牠們愛留在市區多於郊野,Michelle表示:「市區有好多廢棄地方,或者一些大廈的冷氣機槽或天井,都適合鴿子棲身;加上於城市較容易搵食,除了有人丟棄食物,也有人餵飼牠們;相反生態良好的郊區,對於牠們來說更難覓食,所以鴿子寧願留在市區。」鴿子在城市四圍找尋食物,也被稱為flying rat(飛天老鼠)。
鴿子是雜食性動物,種子及小蟲都是其食糧,我們在大街小巷應該都見過牠們一邊走路一邊覓食的樣子。細心觀察,你或會留意到牠們特別的走路姿勢——頭先行,然後身體才跟隨往前,有點像hip hop歌手的舞姿。Michelle解釋,這是鴿子平衡身體的方法,「不同鳥類對於陸上行動的適應程度不同,鴿子這步行動作有助牠們平衡身體,其他鳥類如鴉科的,腳部較粗壯則會步行得較自如」。
繁殖極快 1年6次
關於鴿子行路姿勢,1978年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的心理學、生物學及生理學教授Barrie J Frost曾做過一個有趣的研究:把鴿子放在跑步機上觀察,發現若兩旁的景物沒有改變的話,鴿子走路時不會頭部向前再向後。英國University of Sussex生物學家Michael Land進一步解釋,原來這與鴿子的視覺有關,鴿子是要待視覺清晰才行動,「一般鴿子伸前頭部約5厘米,然後才移前身體。頭部向前靜止的時候,視像由模糊變為清晰,身軀才進一步行動」。他表示這步行策略,有助牠們先試探尋找食物或者避開敵人。
20世紀90年代以前,香港有不少人飼養鴿子,目的是賽鴿,即以鴿子作長途飛行的比賽。但因衛生問題,加上1997年爆發禽流感,政府先後立例限制市民飼養禽畜,令家鴿數目大減,有指不少「棄鴿」因此流落城市街頭,導致市區鴿子數目激增。Michelle表示,沒有實際數字證實以上推論,但事實是,鴿子的繁殖速度極快,「鴿子壽命有3至5年,6個月大時已可繁殖下一代,1年可繁殖約6次。母鴿通常每次會產下2隻蛋,公鴿母鴿都會參與孵蛋,孵化期大約17至19天,雛鴿成長期大概30天」。
「速遞員」始祖 認路靠雙耳
香港賽鴿活動已衰落,但外國仍有不少地方有賽鴿活動,早前在比利時更有人以過千萬港元投得一隻長距離賽鴿,Michelle表示:「普通鴿大約每小時可飛25至60公里,賽鴿短距離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160公里,一天可飛行900至1100公里。」賽鴿要記下比賽賽道,而過往的飛鴿傳信,牠們也能記着路線極速送到,這些元祖「速遞員」主要是透過耳朶接收低頻次聲波(infrasound),Michelle表示:「鴿子會利用低頻次聲波輔助形成聲音地圖,並辨別地球磁場的位置,辨識回家路途。」低頻次聲波的聲源來自如地殼震動、颱風等天然現象,甚至機電設施或家電都有可能發出低頻次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