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兄弟 動畫留住茶記日常

文章日期:2020年09月30日

【明報專訊】Be water:如水,無形無狀,倒入不同的器皿就成為那個器皿的形狀。

Be milk tea:如奶茶,日常茶記飲品,經過「奶茶通俗學Milktealogy」崔氏孖兄弟6年創作,化成漫畫、書本、文創精品,以至剛獲獎項的動畫短片。不同版本的奶茶,箇中茶香奶滑,還透着兄弟倆對本土茶記文化傳承使命的濃濃氣息。

濃淡奶茶 各有所好

9月某日的三點三,記者跟隨崔氏孖兄弟——阿哥Haze和細佬Long,走入港島一間老字號茶記,只見他們與收銀阿姐交換過眼神,便自然地步向靠窗邊的卡位。甫坐下,未及細看餐牌上下午茶ABC餐是什麼,侍應阿叔已趨前準備落單,患有選擇困難症的我稍為猶豫,孖兄弟拋下一句「照舊」,阿叔已經走遠;正當我決定「柯打」豉油雞髀餐之際,阿哥的西多士、細佬的沙嗲牛麵連兩杯奶茶已經上枱。

「你們喜歡的奶茶口味有不同嗎?」呷着「茶走」的記者抱着「孿生兒心靈相通」觀念好奇地問;兄弟兩人的外貌,驟眼看來極相似。「我平時飲慣淡味的。」細佬輕柔地回答。聲線較粗豪的阿哥則說:「我喜歡整體平均偏濃,回甘有奶味,齒頰留香那種。」一種飲品,兩種滋味,見奶茶如見人。

水吧師傅 匠人精神

自言飲奶茶飲到上癮的孖兄弟在2014年創立了「奶茶通俗學Milktealogy」facebook專頁,以通俗、幽默風格的漫畫,講奶茶以至本地茶記的飲食文化。網絡世界可以招聚同好者,但滿足不了他們對奶茶文化的求知慾,阿哥說:「我們覺得,民間是不是有責任將奶茶、茶記的歷史記錄下來?我們是不是應該為自己喜愛的奶茶做一些事呢?」於是兩兄弟坐言起行落區做研究,使命感的種子亦由此萌芽。「反正我們每日都要飲一杯奶茶,何不走訪18區不同的茶記?」兩人異口同聲說。

你以為他們是品茶試吃影相打卡放上網寫句「奶茶好飲、西多好味」的「呃like」之流?大誤也!「每個社區總會有一兩間給街坊『打躉』的茶記,當大家品評某店的奶茶是否好飲,又有否考慮到該店與當區的人的關係?」如服務上班族的中環區,濃郁奶茶有助提神;長者眾多的土瓜灣,奶茶口味則偏淡,純粹讓他們「過口癮」。阿哥解釋:「奶茶是東西文化融合象徵,要探究它的文化根源,即是它的味道,便要由冲這個味道的水吧師傅開始。」細佬續說:「水吧師傅是一門值得受尊重的專業,即是日本稱之為『匠人』精神,可惜絕少有文獻紀錄。」阿哥說:「跟水吧師傅、老闆『吹水』,是早期落區時最開心的事。每間店都有自己的故事,即使我們未必能幫忙傳承,起碼可以留下紀錄。」這邊廂他們記錄,那邊廂一間又一間茶記結業,既是租金問題,也可能後繼無人,亦因為空櫈太多……「是不是要到舖頭光榮退休,大家才來打個卡加句『以後吃不到了』?我們覺得最遺憾的是,不論紀錄做得多快都好,都追不到小店消失的速度……」阿哥言畢,大家都靜默了。

茶記不是遺產 是文化

以上對話內容真人真事,唯獨首段是記者幻想置身於動畫短片《下午茶之狂想曲》的茶記場景中,情節如有雷同,實屬內容介紹。「我們將『奶茶通俗學』的多格漫畫動畫化,加插配樂、聲效、人聲VO。故事圍繞在茶記下午茶發生的日常事,分成不同主題的3分鐘『杯麵番』超短篇劇陸續上架。」身為監製的阿哥說:「我們想講的不是共同回憶,而是共同體驗。茶記不是文化遺產,是仍然存在這個城市裏的文化,要令到茶記文化持續並成為潮流,是我們最想做到的。」

兄弟倆在中學畢業後製作過第一套動畫,深明做動畫成本高、花精神又花時間。「有一種熱誠驅使我們去做,就是我們有多愛茶記文化,有多愛這個城市,讓世界看到香港也有優質的動畫。」阿哥說得熱血:「我們愈go viral(散播開去),就可以愈大聲去講,將我們本土文化告訴全世界!」

如果要在奶茶和動畫之間二選一,他們會怎樣選?左撇子阿哥苦思良久答道:「真的好難選……我想會選動畫。」慣用右手的細佬卻不假思索說:「我選奶茶。如果我先選奶茶,他一定選動畫。」何解?兄弟齊答,「只要我們選不同的,最後都會合作。好像兩隻手一齊拍是最鏗鏘有力,兩兄弟永遠是夾埋一齊最好玩!」

文:魏雋

編輯:劉家睿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