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水滴看風景 九龍灣抱北極熊

文章日期:2020年10月09日

【明報專訊】九龍灣的工廠大廈群中間有一個綠油油區域——零碳天地,設有香港第一座零碳建築,擁有者香港建造業議會致力推廣綠色生活。近日推出「建造的藝術」展覽,邀請9名藝術家及團體創作,嘗試以藝術激發反思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綠色藝術 注重與人互動

展覽策展人梁展峰挑選的作品,均以藝術探討人類建造的文明與大自然的關係,參加的藝術家包括攝影師劉智聰、雕塑家李展輝等。展覽因疫情而順延,也無奈取消了一些體驗式活動,其實梁展峰很希望觀眾能親身感受建造和藝術這個主題,以參與式藝術(Participatory Art)及公共藝術(Public Art)的概念策展,作品注重與遊人互動。

剛踏入展廳,可見林東鵬的畫作,小島上村民在耕種、生活,前面放滿實體玩具,小屋、小車、鐵路等,顏色繽紛的膠椅讓小孩子坐下來嬉戲,作品名叫《島嶼上發生的事》。旁邊有由MUDWORK所製的裝置《樹鳴》,鐵鈎鑽入本地蒐羅的木材,木發出的聲音,刺激觀眾想像。梁展峰指,他希望觀眾參與在作品中,「藝術家做一半,觀眾做一半,共同建構藝術體驗」。

感受人與自然關係

來到展覽的另一邊,有莫一新的作品《咫尺.邊極》,是可憐兮兮的北極熊看着手上消融中的冰塊,要蹲下來或小朋友才看得見北極熊的表情。之後兩組作品相對而立,均以人類文明及大自然之間的張力為主題。袁進𡛕的《植林》,從植林歷史年鑑到各大水塘之間尋找馬尾松,並繪畫記錄。劉智聰的攝影作品《山水文明》,在郊野中尋找大自然與人類建築物共存共生的風景。劉智聰說刻意「不用畫框裱起照片」,觀眾會因為相片大小不一,靠前和退後觀看照片,像走進相中一樣,他憶述拍照過程「花了很長時間,去感受大自然和自己的關係」,希望觀眾藉他的鏡頭和大自然互動,還可以從那些被遺棄的滑梯、石屋,讀到香港的近代史。

石頭水泥廢料變「盆景」

來到戶外展區,最先映入眼簾又與環境完美融合的作品,是李展輝的《都市水景》。他把不鏽鋼打磨得像鏡面一樣,像水滴反映天地,看它立在地上的形狀,原來在模仿立體剪紙。「我一直有做關於大自然的作品,由看風景開始。」他又不會疏忽眼前的事情,「水的形態很自然,由一個腳前的水點開始」、「它是很小的,但也是一個360度的廣角鏡」。放眼所見,不少遊人會坐在他的作品上,「這裏早上有晨運客,中午有打工人士,周末有一家大細」,梁展峰希望作品可以與遊人互動。其他作品還有劉學成的《坐臥天地間—香港》,是一個帶有小水塘、可以一家人坐下來放紙船的木台;莫一新的另一個作品《熊出沒注意》,是一隻趴在地上的北極熊,小朋友都喜歡抱住它,卻又提醒人北極熊失去家園的事實。而黃振欽的《現代風景》,作品中的石頭和水泥廢料在建築地盤蒐集回來,變成一個小小的「盆景」,象徵着文明建築和城市景觀。

展覽以外,也設一個網上工作坊,由田邊藝術研究所主持,讓觀眾在家居廢棄物中找到環保再造的可能。梁展峰說「共創與共存」是他策展的主要概念,因為可持續發展其實就是「兩代之間的共存」和「人類與自然的共存」,透過藝術,他希望盡量讓觀眾有「共同的感官」,而透過參與,他希望讓觀眾體會「共建」的可能,在建造的藝術之中尋找人與世界互相學習與成長的空間。

●「建造的藝術」展覽

日期:即日至10月17日

時間:上午9:00至晚上8:00(室內)及上午7:00至晚上8:00(戶外)

地址:九龍灣常悅道8號建造業零碳天地

網上虛擬展覽:www.zcpart.org

文:胡筱雯

編輯:陳淑安

美術:張欲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