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談:老來靠機械人照顧?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09日

【明報專訊】步入初老,生離死別愈來愈常見,young old既要為至親籌謀,也需為自己盤算。谷淑美曾經worry老來剩下自己一人;馬傑偉和梁萬福雖然育有兒女,但也不敢依賴他們照顧。說到最後,唯有盼望科技會為他們的老年帶來不同面貌。

■梁:梁萬福

■馬:馬傑偉

■谷:谷淑美

谷:人生危機即使過去了,總會再出現,現在我對死亡雖然較多心理預期,但如果死亡再近距離發生,我肯定衝擊一樣很大。現階段穩定,只是基於動盪不太多,但明天會發生的事,永遠是未知。

馬:說得很好,很多打坐、修道的朋友說自己渡過了難關,就看通了,我常說:你遲幾年先講。我反而像她(谷),煮到埋嚟就食,若有天我老婆死了,我都會好大鑊㗎。只不過心裏多了buffer,能更擁抱困難。

積極適應新科技 解決生活問題

谷:現在有時也會擔心老去怎辦,但不能擔心過多。好多人都是這樣的狀態。像我媽媽的case,發生了問題就會積極找下一步。我相信社會未來自有轉化,而且也有年輕朋友,也許可以充當照顧的角色。

馬:人類壽命愈來愈長,如何支援最後階段,現在社會也湧現不少新想法,像我女兒做的社會服務,提倡老人可在家利用科技,解決生活問題。

谷:我們在媽媽家中裝了web cam,她也知道。起初我不停地看着她在家一舉一動,甚至會看到哭,見她常常躺在沙發,感覺好孤獨,百無聊賴,我就會即刻開車去找她。後來調整心態,明白那是她的生活規律。

梁:以前科技不發達,現在你可以用web cam睇住阿媽,也有發展中的網上醫生服務。到我們老了,可能有機械人服務,幫長者如廁、煮飯。

馬:看着一代代長者,我見到一個又一個的階段。現在80、90歲的長者,不少由傭人照顧;未來我們老了,會和現在的長者顯著不一樣,學識較多,對科技的適應力也較強。

梁:但也要為自己做好準備,始終到2035年,65歲或以上會佔人口約29%,老人院也不會夠位。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