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舊樓火災隱患 新科技靈活解難?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22日

【明報專訊】油麻地唐樓一場大火奪去8條人命,成為新聞焦點後,這幢1951年落成的舊樓才被發現隱藏着防火漏洞,樓宇無消防設備,2007年《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實施之後的巡查亦未輪到涉事唐樓,實際上部門已巡查的樓宇遵辦消防指示亦不過4%,隱患一直存在。

舊樓安裝防火系統的困難不是新問題,有沒有新方法解決?奧克蘭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姚松炎以曾任立法會議員接觸業主及政府部門的經驗說,「雙方總說對方錯,自己沒錯,消防處覺得既已立例便要執行,巡查了沒裝置就出消防指示,沒遵從就告,依法辦事;而業主就覺得起樓時沒這些要求,幾十年後卻說要加這個那個,是不公平,而且不是不想做,連建築師都說做不到,你逼死我都冇用」。

【唐樓安全篇】

1.新技術打破僵硬規則?

《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規定1987年3月1日或之前建成的綜合用途或住用建築物須安裝消防安全設備,即要求舊樓追上現代防火要求,這些樓宇共13,500幢,消防處及屋宇署稱至本年10月底已巡查9702幢,即佔總數約七成,當中8447幢收到共208,892張消防安全指示,遵辦或因不同原因撤銷的是84,139張,涉334幢。也就是說,逾半指示沒有遵辦,只有約4%樓宇解決了問題。

「有些是錢的問題,有些是技術問題。」姚松炎提及在牛頭角迷你倉大火發生的2016年,立法會曾討論修改上述條例的議案,背景是有唐樓業主找上議員,「我2015年左右開始收到一些業主求助,說收到消防處的指示,但找建築師處理,卻發現在執行上技術好困難,如在天台加水缸,唐樓本身設計沒那麼大的承載能力,所以業主發覺做不到,雙方僵持,後來甚至出現首宗告上法庭,成功告入要業主罰款的案例」。2017年8月,首有業主立案法團因沒遵從消防安全令,被成功檢控,判罰款15,020元。

達相同消防效果方法可行?

姚松炎當時提出「推動在消防設施上應用新科技及新概念,以克服工程技術問題」。什麼是新科技、新概念?他今天進一步解釋,是考慮引入performance-based approach(表現為本的設計,下簡稱pa),「以前香港使用的消防安全規則都是prescriptive-based(規定為本的設計),即法例寫死要有幾大的水缸,水喉要幾多水壓,做不到就犯法」。

然而1985年建成,由Norman Foster設計的匯豐總行大廈打破了說一便是一的規則。「原本層與層之間要以防火物料分隔,樓上樓下不可以穿窿,但他們想引入一個中庭設計,由地下到十幾層,一直看上去是一個洞,自此如Pacific Place、Times Square的商場都是這樣設計。下層着火,如果有洞,火會向上燒,所以傳統的消防規定不容許有中庭設計,當時它用了pa,在每層穿窿位設了可以放下來的防火簾,火就不會燒到上層。」

2.規定以外 表現為本設計可行?

只要證明防火效能一樣,可用規定以外的設計達到防火目的,「透過電腦模擬甚至實驗室模擬,去證明不跟守則,用其他設計補償,亦可達到相同或更好的消防效果」。因此姚松炎認為,這種概念如能應用在唐樓中,一些因舊式結構在技術上難以符合現代消防要求的樓宇,收到消防指示的業主就不必坐等被罰,亦可保障社會安全,有助解決這個兩難局面。

消防要求是否鐵板一塊?「政府部門已有引入類似做法,推出以新科技研發的3個措施。」消防處、屋宇署、水務署自2016年起推出3個先導計劃,分別針對三類不同樓高的舊樓消防系統,「折衷式喉轆系統」容許三層或以下的樓宇由政府供水水管直接供水,免去安裝新水缸、水泵;另外四至六層樓宇視乎風險評估,水缸容量降到500至1500公升;樓高七層或以上的由9000公升降至4500公升。

「但每幢樓都有些不同,若消防處只給出3個處理方法,寫出三層樓的試驗方法,有些三層樓也做不到,變成永遠都解決不到的問題,業主便在等有沒有第4個,看第4個是否適合自己,不合用又要等,這件事變得好被動,所以與其由消防處規定只有這三個可接受,不如變成好似新樓的做法,業主可提交以效益為本的反建議,只要反建議能符合標準,就可接受。」

資源用多 業主負擔費用更大

靈活解難是好,不過香港測量師學會建築政策小組主席何鉅業認為,「似乎舊式樓宇不具備這個條件運用這個approach」,他解釋「做一些簡單的樓宇設計,如果用此方式,其實要有具體個案,用電腦模擬、評估,包括火警時產生的煙、散煙的速度、幾時會阻塞走火通道,推論需要幾多時間、評估裏面有幾多人、距離是否足夠逃生。樓宇的高度、平面大小,窗戶位置是否可散煙,這些都會產生影響」。這個方式可見用於新樓或大型設計項目上,「好多時業界都覺得在消防安全上用pa,需要的工夫好大,亦需要做很多推論及論證,現在建新樓除非迫不得已,都不會輕易運用這方式,因為相當繁複」。

他強調要考慮現實條件,「如果樓宇是大型及有具體困難,這可以是選項,或者幾十幢一模一樣的樓宇,做一個評估可應用在幾十座或更多的樓宇,成為另類設計標準,也是可行,但舊樓個別業主,誰主動去做這樣的評估?」等消防處設更多例外做法,不是等到頸都長?「我只可以講,用pa更慢,用的資源更多,業主要負擔的費用更大。」以他所知的情况,「其實大家最緊要清晰,3種變6種、12種,是否需要那麼多?3種已涵蓋到好大部分,當然若想在個別樓宇用pa,提出好的證明,我想政府不會完全不考慮。若(太多不同做法)令市民更不知發生咩事,小業主同意去做都不知在做什麼時,就很危險,這是很多維修改善工程常見的問題」。

何鉅業預想,「政府要幾多隊顧問去做具體評估?一間公司收十幾廿萬做評估報告,再花幾個月,若每個個案這樣做,我覺得絕對沒效益」。

3.應用消防設備 大小樓宇不同

香港工程師學會消防分部主席、消防工程師崔淑莊則言:「討論空間是可以(有)的。」「據我理解,在提升消防系統設備上,處方是採用彈性及務實態度處理,如減少水箱容量」,她說pa是工程工具,「在大型建設或新樓比較多空間去用,以工程師來說,歡迎也樂意去探討新思維,(態度)是open的,但應用上是細小的。匯豐已建成幾十年,在當時是比較新的技術,然而在小的應用上成效會如何?未必像新的大型建築物般直接,始終(在單幢舊樓)應用(規模)比較小,大項目較承受到投入時間、人手、技術需求等資源。」

姚松炎也知道,「街坊肯定又鬧我,唔使錢呀?又要電腦模擬,隨時幾萬幾十萬,老人家哪有錢?」不過他認為從法理上討論,2007年立的條例既不像其他普通法條例,「為了公眾安全,不惜設追溯權都要立法,這種情况下政府要行多好多步,可與專業團體免費或便宜些幫舊樓業主做一些方案,令人人不理的事有一個組織去處理」。

防火門、牆身、電線、樓梯窗

何鉅業就指出要弄清舊樓面對什麼消防設備問題,他數算:「在建築角度,即屋宇署的角度,是要求有些防火牆,特別關注樓梯間的防火門。」今次涉事唐樓被發現其中三層防火門被移除,「不是做很多特別改動,只是當門失效或被移除,就要安裝新的防火門。第二,公用位置如走廊有否被開鑿牆洞,或牆身有防火保護卻被改動,就要做番。再來是樓梯間會否有電線外露,要用防火板圍封電線;樓梯間電錶都要重新安裝有防火保護的分隔,另外是樓梯窗,以前沒要求防火玻璃,可能現在要加裝。這是建築上的要求,一般來說不是極高難度,另外是消防系統如設消防喉轆、照明燈、出路指示牌」。

4. 資金問題 政府應踏出一大步 ?

何鉅業說爭議還是多在水缸安裝困難上,「重點可能不在荷載問題,是沒地方擺,因為好多樓宇,尤其天台有機會早期被私人佔用,業權可以是合法的,地下連地舖也沒位擺,所以放水缸和消防泵反而是空間問題」。他認為個別樓宇因結構問題設水缸不易,「政府已將要求適度寬鬆調整,有折衷辦法」,並指「政府已給予很多支援、津貼、資助計劃,是否要全港市民一齊畀錢舊樓業主做晒所有事?政府可加強技術支援是理想,甚至津貼老人家、弱勢社群業主也可以,但不是無限量」。他說這是文化問題,「業主之間對樓宇改善和維修的責任不是很積極」,若判罰更重,可增加阻嚇性。

姚松炎比喻舊樓問題如安老問題,「當層樓是一個人,後生時好人好姐,上了年紀無依無靠,突然說要他upgrade,搞唔掂就送入棺材,唔係咁做事吧?為了社會整體安全,總要有一方踏出一大步,政府是最有能力踏這一步的,最難搞是錢的問題,可能可透過差餉或其他賣地收入也好,從中成立基金,來幫符合資格的樓宇做消防安全更新」。

5. 火災隱患 誰是受害者?

如此拉鋸,一個悲慘事實卻是沒爭議的:留住火災隱患,低收入的唐樓租客必定是受害者。註冊社工熊百祥在大火發生當晚到醫院協助死傷者家屬,及向尼泊爾裔族群發布翻譯消息,他雖不直接認識死傷者,但「我家訪過一些死傷家庭的親戚,他們都是住在舊式唐樓,以租住為主,以我的認知都是短期租約,久不久就要搬屋。」香港有8萬南亞裔人,以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尼泊爾人為主,「在主要南亞裔社群中,印度人的經濟情况最好,在香港已三四代,以商人為主,尼泊爾裔很多是做餐飲及保安居住環境或經濟狀况沒印度人好,巴基斯坦人更困難些,主要做地盤工、保安、回收,因其習俗與宗教信仰影響他們出生率高,一屋有6至10個人好普遍,更擠迫」。

劏房擠逼環境 增火警風險

今次出事地點是無牌餐廳,他說族群中亦有聲音認為應取締這些餐廳,而排燈節作為尼泊爾人及印度人的重要節慶,地上放明火燈亦懷疑是失火原因,他則提出「消防處值得每年在排燈節一個月前開始,以尼泊爾文、印度文製作宣傳品,及做社區講座、教育,如重陽及清明那樣」。防火教育是其一,他說另一個意外折射出的問題則與香港人居住環境相關,由住籠屋到住劏房,堆滿雜物的擠迫居住環境,會增加火警風險。姚松炎慨嘆,「沒意外發生時,議員就說很多苦主,政府應鬆手些,隻眼開隻眼閉,到有意外發生才罵執法不力,這樣社會的風險永遠解決不到,必須趁沒意外前就趕緊執行措施保障安全」。

文˙ 曾曉玲

{ 圖 } 資料圖片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