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非北京故宮分館 香港故宮博物館 以全球視野說中國文化歷史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27日

【明報專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2022年第三季開幕,設有共9個展覽廳。開幕展覽將會有800件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包括宋朝的孩形枕、清朝的龍袍等,館方透露,頭一年將主要展出故宮展品,未來策展方向卻不限於此,並強調營運策展上獨立自主,並非北京故宮分館,定位上希望以當代及全球視野去講中國文化歷史的故事。另外,未來不排除與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合作的可能。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工程上周舉行大樓結構竣工儀式,大樓於7月平頂,因疫情關係儀式延至上周舉行。館方透露工程進度良好,預計兩年內開幕。館長吳志華及負責研究策展及節目的副館長王伊悠接受訪問談論發展方針。展示廳透過模型介紹故宮的建築特色,包括外牆的特色鋁板、中庭的特色石牆和造型天花等,又解說了施工過程面對的難關,例如外牆採用傾斜設計,又有懸臂倒掛的特殊結構,令施工困難;機電系統亦要保護博物館展品,同時實踐環保理念。

博物館的9個展廳中,將會有5個專題展廳,展期為1年或以上,介紹故宮歷史文化,分佈在地下到2樓的位置。地下先有主題是「走進紫禁城」的展廳,而整個1樓展廳,則以「紫禁城的十二時辰」為主題。王伊悠特別提到,希望給想了解故宮和紫禁城文化的觀眾,帶來沉浸式的展覽,觀眾進入展廳後,可了解紫禁城裏面的文物,他們的生活、掌故,例如宮廷的用物、娛樂和休閒等。

在2樓就有3個被王伊悠形容為「比較專業」的專題展廳,分別是「皇帝的瓷器︰明清御窯精華」、「御見︰清宮帝后肖像」及「考工︰清代工藝對話當代設計」,她特別提到最後一個關於工藝的展廳,將會有更多「香港的元素、世界的元素,亦有生活方式的元素,有時尚的元素」,試圖以創意的方法來呈現展覽。另外兩個擺放借展文物的特別展廳,設於3樓和4樓,是繼1樓講述紫禁城十二時辰後的第二和第三大展廳,主題分別是「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及「有驈有皇︰馬的藝術」。

展出宋元清朝工藝品

文物展品方面,有自宋元清朝的工藝品,如宋朝的文物,來自河南省禹州市的《鈞窯月白釉出戟尊》,以及來自河北省曲陽縣的《定窯白釉孩形枕》。清朝物品包括康熙時期的《吳之璠款黃楊木雕東山報捷圖筆筒》,由清代書畫家及竹刻家吳之璠創作,利用黃楊木雕刻而成的筆筒,圖案取材自東晉淝水之戰。乾隆時期的文物,就包括乾隆的《絳色綢平金繡勾蓮龍紋男夾龍袍》;還有《乾隆款帶皮白玉桐蔭仕女圖山子》,玉雕上面有乾隆皇帝的詩。另外《乾隆款畫琺瑯八棱開光山水花鳥圖提梁壺》,從圖片可見畫功及製作十分精緻,壺上畫有山水風光,花和雀鳥。還有一幅是乾隆皇帝的畫像《清人畫弘曆戎裝騎馬像軸》(又稱《乾隆皇帝大閱圖》),據指是由意大利人郎世寧,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繪畫,作為傳教士的他,後來成為清廷的宮廷畫家。

提到故宮的策展方向,王伊悠說要「講故事」,希望香港故宮是鄰居父母子女阿叔都喜歡的,做到讓他們「把珍寶留下,把故事帶走」,以具香港特色,當代的教育、科技手段和講故事方法,讓大眾了解文物,再配合來自兩岸和外國五湖四海的研究員,用他們的國際視野去做博物館研究,香港故宮也可以成為學術研究的大平台。

策展獨立自主 「中國文化藝術」為本

北京故宮提供的文物因為非常珍貴,有不少是會送回去的,香港故宮方面暫時未知有沒有永久保存的可能。雖然在開幕展覽,大部分展品來自北京故宮,但吳志華提到,這只是開館初期的情况,將來文物展品主要但非全部來自北京故宮,香港故宮作為世界級博物館,希望推動中國文化,推動世界文明的對話,將來也會做很多中外的主題展。關於香港故宮的定位,吳志華重點澄清:「不是北京故宮分館,我們在營運及策略上是獨立自主的……在架構上也屬於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而它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關係,是「伙伴合作的關係,可以說是朋友,也可以說是兄弟……他們提供展品給我們,將來節目上、展覽上需要專業意見與資源,會協助我們」。他續言,會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做展覽、研究、教育活動,亦會合作做對外交流的事務,目標是用香港做平台,讓故宮文化在國際上面做得更好。

把中國文化藝術帶入社區

博物館將有兩個展廳,並不擺放借展文物,包括3樓的「御寶雅藏︰香港與明清藝術」,及「閃閃星光故故明」,兩者都是展期為1年或以上的專題展廳,前者展示香港收藏,後者將為家庭、學生和兒童提供互動體驗活動。這樣的安排,也與吳志華認為要讓故宮文化進入香港社區、扎根香港有關。他們預計將有七成觀眾來自本地,相信香港有大量對文化藝術有興趣的人士,希望可以吸引全方位的香港市民,包括學生、年輕人、退休人士,而有餘暇的退休人士可成為博物館義工。同時希望把中國文化藝術帶入社區,跟社區互動關連,在傳統上對話創新,創造新的意義。工作上,館方亦邀請了本地藝術家、設計師及策展人參與開幕展覽,用他們的眼光演繹某些展覽。

另外在設施方面,將會設有餐廳及咖啡室,餐廳佔1100平方米,是全海景,吳志華希望會成為一個打卡位,來到的觀眾可以看着日落飲咖啡,香港故宮可以成為市民享受文化藝術生活的地方。同時亦設有學習及創新中心,以及商店。他特別提到,故宮文創產品很受歡迎,北京故宮是「網紅」,而台北故宮的文創產品都做得很好,希望香港故宮都能設計和生產有香港特色又受歡迎的產品。

吳志華一再強調,香港故宮將會是重要的,「香港人的文化資源」。而與康文署的博物館比較,他們以香港本位出發,核心展覽以香港為主,其他主題展覽有很大彈性,M+講的是當代和世界視野,而香港故宮是關於「中國文化藝術」,以中國為主,把中國文化放在世界視野去看。另外,他們亦提到會與世界級的博物館合作,除了外國的博物館,也有與台北故宮合作的可能,吳志華重申「我們是文化機構,政治不是我們的考量」,也有和一帶一路國家合作的可能,把中亞地區、伊斯蘭文化的文物帶到香港。同時也把國際文物帶入內地,跟內地博物館加強合作,豐富文化資源。

財政方面,入場費暫時未定,但由於入場費也是控制參觀人數的工具,如全部免費所有人會湧來參觀,所以要考慮香港故宮的開放性,以不同階層市民對價格的敏感度再訂定,亦考慮推出會員制度。他指在西九文化區,營利並非主要目標,但也要有收入,支持文化藝術機構發展。

在長遠發展而言,香港故宮暫時並無文物收藏,將來會再發展,吳志華相信會有,也已經有人希望捐贈,但仍然在準備文物收藏政策,希望可以訂定得更為嚴謹, 被問到香港故宮沒有採購收藏品的財政預算,他回答指近年多了商業機構希望負起企業社會責任,但很少用在文化藝術方面,希望商業機構和個人收藏家、有能力的中產人士捐贈收藏品。

文:胡筱雯

編輯:蔡曉彤

美術:張欲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王伊悠 吳志華 文物 文化力場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