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青:金馬獎看台港悲喜劇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27日

【明報專訊】金馬獎塵埃落定,最佳劇情長片由台灣的《消失的情人節》奪得,而最佳劇情短片則頒給了香港的《夜更》。西方電影大師卓別靈說︰「人生用特寫鏡頭是悲劇,但用長鏡頭看是喜劇。」這句說話放在來自香港台灣兩座對倒城市的兩部電影,特別應景。

先講浪漫愛情喜劇《消失的情人節》,女主角曉淇動作快速,做什麼都快人一拍,而男主角公車司機阿泰,則總是慢吞吞的,比所有人都慢一點,單身30年的曉淇被陽光男搭訕,約好要過情人節時她的這一整天竟然突然消失!作為喜劇除了有爆多笑點之外,整部片節奏超級有趣,兩個主角總是跟普通人步伐對不上,看着曉淇總是傻更更的急步走,跑步比賽總是偷步,觀眾都忍俊不禁!

《夜更》犧牲與改變

至於《夜更》,導演郭臻的致辭要大家擇善固執固然是重點,故事內容也有深意,一名的士司機,在香港反修例運動期間,接載了不同政見的乘客,故事互相交織觸動了他的變化。作為一套劇情片,電影加入了在示威現場拍攝的真實畫面,呈現去年現場的影像。由色調,緩慢的節奏,書寫的議題,劇中人的下場,都有着悲劇色彩。

會把這兩齣戲放在一起,是因為兩片的結局,都為觀眾帶來與其主調不同的感覺,魯迅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毁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以下將會劇透,介意的朋友請斟酌是否繼續往下看。

《消失的情人節》愛與自我

看完《消失的情人節》,筆者並沒有為曉淇和阿泰的故事感動,有些人會批評兩人人物設定不夠飽滿,最後曉淇調到東山郵局等待阿泰的設定不合理,回家思索過後,卻覺得喜劇是形式,悲劇才是導演想表達的意思,兩個寂寞的邊緣人,卻希望被愛,所以對於釋出善意的人,他們都會傻呼呼地相信了,無論是曉淇對騙子陽光男,抑或阿泰對小時候的曉淇,然後在停頓的世界,做出猶如「癡漢」的舉動,當然導演把這些情節拍得單純可愛。

《夜更》的結局,曾經咒罵示威者「阻人搵食」的司機,因為從另一乘客處得知一個曾接載的中學女孩,可能已經被捕,把她遺下的學生證帶到她學校之後,在校門外等待那名學生出現,點起煙的他臉上帶着一抹詭異的傻笑。

《消失的情人節》有一句,「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沒有人愛你」,在最後變成「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你」。在台灣我們討論愛與自我,在《夜更》,在香港,我們討論犧牲與改變。前者是空洞的喜劇,後者是有希望的悲劇。人生就是苦樂相依的悲喜劇。

文:劉螢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