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氣活血 趕走「生蛇」神經痛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30日

【明報專訊】俗稱「生蛇」的帶狀疱疹好發於中老年人,典型病徵是帶狀疱疹病毒沿着神經線蔓延,令患處出現灼熱、刺痛、麻痹、觸電的感覺。部分患者即使「蛇」已治癒,但仍會出現神經感覺異常的後遺症,熱、痛、麻痹經久不癒,對睡眠和情緒構成嚴重困擾。

中醫治「蛇」,發作期宜清肝祛濕,康復期重視養陰補血扶正,在後遺症期強調行氣活血。

免疫力降 病毒伺機「發神經」

帶狀疱疹,中醫稱為「蛇串瘡」,是一種在皮膚上出現成簇水疱,伴隨燒灼疼痛的急性疱疹性皮膚病。西醫認為,帶狀疱疹元兇是潛伏在神經根內的帶狀疱疹病毒。曾經患過水痘的人,即使已經痊癒,引致水痘的帶狀疱疹病毒仍然會潛伏在神經根內。如果當事人免疫力下降,病毒便伺機再次激活引致感染,表現為受影響的神經皮節出現帶狀疱疹,伴隨神經的損傷破壞。

傳統中醫沒有病毒的概念,而按古時的生活條件,相信大多數人在小時候都出過水痘。雖然當時知識水平未必意識到年幼時出水痘與成年後「生蛇」有關,但知道如果操勞過度、休息不足或情志不舒,便有可能誘發「生蛇」,提示其虛損之本質。從蛇串瘡的臨牀表現及病程發展分析,中醫認為這是個「本虛標實」的疾病,各個發病階段的辨證和治療方法也有不同。

發作期清肝祛濕 康復期補虛

臨牀上對於蛇串瘡發病時的辨證論治,主要是根據患者當時表現的體徵和徵狀。由於蛇串瘡在發作時,患者皮膚會出現帶狀紅疹及有灼熱、疼痛感覺,兼且可見成簇的水疱,多伴隨身熱、煩躁、口乾、喉嚨痛、尿黃、舌苔厚膩等反應,辨證多屬肝經濕熱。為減輕不適,以及防止皮膚出紅疹、水疱惡化,治療要及時清瀉肝火和清熱祛濕,常用藥物如龍膽瀉肝湯、小柴胡湯等。

當蛇串瘡患者皮膚上的疱疹開始潰破,意味病程進入康復階段,疱疹將會逐漸癒合,紅疹會陸續消退。此時中醫治療策略會以扶正補虛為主,一方面促進皮膚修復,另一方面是調整體質,為身體機能復元製造有利條件,減低日後出現後遺症的機率。在蛇串瘡康復期常用中藥,包括有補血功效的四物湯,以及有滋補肝腎、養陰填精作用的六味地黃丸。

患處如針拮觸電 可苦纏多年

即使疱疹已經癒合,皮膚表面的外觀恢復如常,部分患者仍會殘留患處灼熱、麻木、針刺痛、觸電等異常不適感覺,難以消退。此為蛇串瘡後遺症,多見於年長者及女性。因帶狀疱疹而引致的後遺神經痛可困擾患者數月甚至多年之久,疼痛嚴重時可令患者寢食難安甚至出現抑鬱。纏綿難癒的蛇串瘡後遺症,在中醫的理解證屬虛實夾雜,既有精血不足的因素,同時也有氣滯血瘀的因素,以致「不通則痛」。此時治療宜攻補兼施,行氣活血與補益精血並重,既要減少不適徵狀如疼痛、失眠、抑鬱等,同時要促進身體修復。常用中藥包括逍遙散、柴胡疏肝散、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有需要時還可配伍有重鎮安神、止痛作用的中藥,如龍骨、牡蠣、珍珠母、磁石等。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邱宇鋒 生蛇 醫食因緣 護理 免疫力 中醫 長者 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