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宣紙手工菲林 交織古樸美

文章日期:2020年12月02日

【明報專訊】在宣紙上學寫毛筆字,是不少香港人小學時的家課。如今這種古樸柔韌的紙材,不止能承載文字,經過幾位攝影發燒友的「摸黑苦幹」,宣紙還一下子在攝影界登堂入室,成為可感光顯影的菲林片基。香港第一卷限量生產的手工菲林,與宣紙的自然紋理交織,黑白分明地記載艷陽下的城市輪廓。

咔嚓一聲,景色被宣紙菲林記錄下來。大廈和電車,統統被蓋以淡淡紙紋;堆疊的雲朵,在相片裏曖昧地暈開,像一幅水墨畫;就連尖沙嘴那香港電影金像獎女神銅像,堅硬冰冷的身體與紙纖維交錯後,也融化成一片溫柔的浮絲絮海。這些婉約又分明的黑白照,全是使用產量只有100卷的手工宣紙菲林拍攝而成,其產量之少,令它僅在本地菲林攝影師間使用,未曾作公開發售。問其發明者之一Toni Kwok,花多少錢可以買一卷呢?他想起外面根本沒人懂冲洗,難以標出不計算冲洗價在內的銀碼,搖搖頭說:「暫時未衡量到。」

為何沒有屬於香港的菲林?

無價之寶,價錢自然難以定奪,這款菲林由Toni及其攝影同好Daisy Wong和Raymond Chin反覆實驗1年,才發明而成。重重工夫,源於一個狂想:為何香港人只能用外國菲林,不可以有屬於香港的菲林?「美國、日本、法國都有自己的菲林,點解香港無?」自去年起,這個念頭在Toni腦海中時常浮現,但礙於時間和成本,這位攝影店老闆遲遲未有動手。直至1年前,香港手工啤酒品牌「友」的「我友主義」平台接洽3人,在平台支持下,3人下定決心,開始研究如何做一卷香港獨有的菲林。

起初他們向菲林廠查詢,想將廠房的菲林配方調整一下,嘗試製作對比度或用色特別的菲林,卻因為量太小而直接被拒諸門外,還被諷「頂多幫你重新包裝,貼個貼紙」。Toni憶述:「當時好唔忿氣,於是扚起心肝,自己落手落腳做。」他們想法直接:菲林的靈魂是什麼?就是負責承托感光膜的片基,Toni說,一般菲林以膠片作為片基,但牽涉製膠的過程較複雜,倒是用紙做有更多可能。「畢竟攝影史上也是先以紙張製作感光片基,後來再慢慢用上玻璃和膠」,現時3人重頭發掘紙材片基,可謂一種攝影上的反璞歸真,他提到photography一字,意思源於「用光影繪畫」,「用書畫紙做base,就更加貼切這個字的本意了」。

黑房測試 宣紙最耐水耐酸鹼

要為菲林添上本土氣息,3人幾乎把港人會用的紙種都買來:A4紙、砂紙、牛油紙、馬拉紙、玉扣紙、數學簿格仔紙、勞作堂用到的牛皮紙、餐廳伙計的落單紙、茶記的三角形餐巾紙……反覆測試,發現宣紙最耐水及耐酸鹼,應付顯影劑、感光劑等化學品也不會溶解;視覺上其紋理更是柔弱得恰到好處,搭配影像時,不會喧賓奪主。但事實上沒人嘗試以宣紙感光,到底,世上是否存在適用於宣紙的感光劑?

研發自家感光劑顯影劑

為調配出合用的感光劑,3人在黑房裏度過了無數個深夜,以銀鹽、魚膠粉、洗衣粉,和各種名字晦澀難明的化學品做實驗。Toni形容情景像巫婆煮藥:「混好的感光劑要先雪凍、洗淨、再坐熱,然後分為小小幾杯。起初我們用油帚將劑液掃上宣紙,卻發現塗層會凹凸不平,難以曝光,繼而改用模型噴槍,但感光劑不夠稀,反而會堵住槍口。後來想到用覆膜儀,一碌,感光劑便可厚薄一致地分佈。但燈光太微,有時根本看不清哪處碌了,哪處未碌,只能用手感受紙張是否受潮皺起,代表它已吸收感光劑。」

每次改動配方,都要經歷拍攝、冲洗、晾乾、掃描的程序,才知道結果成功與否,過程相當漫長。宣紙菲林感光度低,要拍攝,就要等待烈日當空的時刻。拍攝好了,拿去冲洗,長約80cm的120菲林片,需小心處理,方能平均受浸於Toni特殊研發的顯影劑。晾乾菲林時,也不可乾得太快,否則會令菲林片皺摺,所以得先用重物壓直再晾。好幾個晚上他們試得太晚,Toni就直接在店中通頂,翌日再開店,他自言自己性格包拗頸:「香港精神無咁易認輸嘛。」

實驗幾個月,拍出來的影像愈見明晰,最後他們衡量使用的快門光圈組合,判定宣紙菲林為ISO 25的黑白片。替廣大的攝影迷問Toni,未來有機會買到這筒菲林嗎?「視乎有沒有靈感吧」,Toni希望假使來日再做,可改良成分,提高感光度,令菲林更易使用。雖然現時菲林製作暫告一段落,但每次為大家冲灑宣紙菲林時,他也自覺是重新參與了一場拍攝。影像逐漸浮現,黑白漸漸分明,為他帶來迎接新生般的體驗:「看見曝光ok,猶如親手接生健康嬰兒那麼開心。」

文:宋霖鈴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攝影 宣紙 菲林 每日明報-Life & Styl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