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愈來愈多獨居長者或雙老共住,「朝夕相對」的好鄰居本應是重要支援,但都市化生活冲淡了鄰里互助。大廈保安員成為了支援長者安享晚年的「好鄰居」。長者友善屋苑,可讓長者在社區上多點支援,少點障礙。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遠親不如近鄰」,但下一句有多少人知道呢?整句諺語是:「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抵對門」。所謂「近鄰」,大家一定會想到住在附近的人,或住得較近的朋友;而「近鄰不抵對門」就是住在對面(門)的人,每日出出入入、天天相見,熟知大家生活作息,可能比不同住的親人更加了解對方的日常所需。當家中有事時,就算不揚聲,「近鄰」、「對門」也會知曉並加以幫助。
現時香港長者愈來愈多,獨居、雙老共住情况並不罕見,然而現代化都市冲淡了鄰里互助,鄰居未必是支援的好幫手;而香港的住宅大廈,無論公屋或私樓,大部分都會聘用物業管理公司,每座大廈都有保安員駐守,他們頓成了支援長者安享晚年的「好鄰居」。
我作為資深護士,同時負責推動香港老年學會「屋苑關顧護老計劃」,經常到各屋苑培訓保安員有關照顧長者的知識及技巧,推動建構長者友善屋苑,當中聽到一些個案,十分值得讚賞和分享。
個案:活用護老技巧 化解走失危機
陳婆婆患有認知障礙症,因為記性不好,丈夫陳伯通常寸步不離,出入都緊緊拖着太太。二人經常手牽手到屋苑會所圖書館,可謂羨煞旁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本是一件浪漫事,但兩老共住少不免面對照顧上的問題,特別是長者晚年面對不同疾病或認知障礙,需要更多協助。親朋擔心陳伯的護老壓力,建議將婆婆送到老人院,可是陳伯總會有禮貌地回應:「結婚幾十年,相依為命幾十年,自己有能力都想繼續照顧到她百年歸老,到老人院恐怕她不習慣呢!」
安撫老伯 助尋婆婆
一天,兩個長者如常去會所,到圖書館時陳伯發現忘記帶眼鏡。由家到圖書館只需5分鐘,他叮囑婆婆留在會所等他,急忙回家取眼鏡。可是,陳婆婆一眨眼便忘記了,焦急地四處找陳伯,害怕被拋棄,又忘記自己身在何處,急忙中漸漸走離了會所。當陳伯回到會所時,發現陳婆婆不見了,如熱鍋上螞蟻,尋遍了整個會所。
屋苑保安員看到住客陳伯來回奔走,主動上前了解。陳伯當時已激動流淚,保安員的關心有如及時雨。保安員安撫陳伯後,即時透過無線電通訊向所有同事講述事件及請求協助。因為伯伯情緒仍然激動,保安員幫助伯伯整理思緒,了解婆婆當日衣著及特徵,管理處立即指示不同崗位保安同事留意陳婆婆行蹤。控制室同時翻查閉路電視,追蹤陳婆婆走向,派人在附近找尋,各司其職務求盡快找回走失住客。
經追查後,原來陳婆婆乘電梯去了商場,商場接待員立即尋找,終在商場禮賓處找到她。陳婆婆當時情緒混亂及受驚,幸好保安員接受過老年學會的護老訓練,幫助她冷靜下來,最後順利與陳伯會合。
文:陳少玲(香港老年學會項目總監)
編輯:蔡曉彤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