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機得分 「激活」展覽 疫境狂想 傳染病特訓

文章日期:2020年12月18日

【明報專訊】開開心心做展覽,3個本地年輕藝術家帶來病毒狂想曲,一個線上的「傳染病特訓班」!病毒是什麼模樣?跟其他植物、海洋生物有何異同?人類跟病毒又一定是敵對的嗎?網上流傳一個笑話,人類是地球的「病毒」,新冠病毒是地球的「疫苗」,我們在恐慌以外,能否跟病毒共存?藝術家也為展覽準備了網上參與方式,讓大家有一個另類的藝術體驗。

疫情關係,又一個展覽無法實地舉行,但藝術家詹昫嵐、馮穎琳和林笑瑛一早準備了網上的部分,觀眾可以透過遊戲,跟直播中在展覽場地的裝置互動,說的就是在牛棚藝術村「1a空間」中舉辦的「銀呀!部落侵略者」展覽。3名藝術家領記者到展覽入口旁的一部電腦前,電腦顯示一個網上遊戲,是他們為此次展覽創作的,由馮穎琳主力負責。

熒光「生物」爬滿展場

打開遊戲,會見到5隻奇異生物,身體像拇指,底下有些小腳,幾隻生物只有顏色不同,是他們設定的病原體。展覽的這個「線上部分」,希望觀眾以病原體身分,在宿主身體接觸同類或變種的微生物,鍛煉自己,擴大傳播鏈;觸碰跟自己同類的「病原體」可以加5分,觸碰奇形怪狀「友善的細胞」要扣10分,還有「變種體」,觸碰到它可加10分。馮穎琳說這個概念來自病毒變種後,可以「感染更多器官、細胞和生物,不斷複製自己」。記者親身嘗試,遊戲實在難玩,用他們的說法,生物「像雨水般」密集地落下,要避開那些扣分的怪物極為困難,3人一邊看着記者玩一邊和應說是「不容易的呀!」似乎樂於見到玩遊戲的人一面苦惱。

苦惱是因為必須在遊戲中獲得超過100分,才能「100%激活所有裝置」,如果分數不足,只能激活較少裝置,如果零分或以下,就只能繼續努力,才能看到3個藝術家準備的裝置效果。展覽場地中裝置的樣子,會在旁邊的視窗直播,在家的觀眾也可看到。另外他們特意準備了排行榜,記者看到最低分的人拿到負4000幾分。玩遊戲後,藝術家帶記者走入展覽的主場地,黑漆漆房間,地下爬滿了一些熒光的「生物」,仔細一看,原來它們會收縮和膨脹,一行4人坐下來看着生物「一呼一吸」,一邊聊起今次展覽中他們最喜歡的部分。

無論任何生物,都需要呼吸,空氣就變成所有物種賴以生存的要素。林笑瑛說︰「我最喜歡『呼吸』的部分,因為很多生物都要靠氧氣去生存,這也是其中一個生物生存的條件,水和空氣等,當我們很辛苦,經過不同試驗過程,得到一個空殼,但它們好像沒有生命一樣,如果有空氣在裏面,我們試到它『一呼一吸』的效果時……好像生產了一個全新的生命。」他說的,就是用硫化乳膠製作而成的「生物」 ,遊戲激活裝置的效果是它們會充氣變得「脹卜卜」。他們說這是一個「沉浸式互動展覽」,但不是用VR,也不像戲劇表演中要令觀眾代入故事角色,而是遊人和生物是平等的,在這個房間中同呼同吸。而這些生物,雖然一般人很難認得出來,其實是3個藝術家根據資料創作而成的「新物種」。

海蝸牛+新冠病毒 變「新生物」

後面一個房間,擺滿他們為是次展覽蒐集的資料,先由詹昫嵐梳理主題研究同平面的參考資料,再到林笑瑛製作灰色雕塑藍本,之後才共同製作地上的熒光生物。詹昫嵐把不同物種畫在牛油紙上再重置起來顯示牠們相似的地方,她說︰「在(身體)結構上,都想呈現物種之間曖昧的關係,我們有相近的地方。」科學家的分類,與藝術家的聯想當然不同,例如他們把海蝸牛和新冠病毒聯想起來,再結合創作「新生物」,就因為兩者身體都有些突出來的「觸手」,之後做成遊戲中的主角,拇指身體的部分來自海蝸牛,「觸手」他們笑說就在角色的「裙底」之下。

3人在創作過程取長補短,由8月報名開始,花了不少公餘時間完成作品,跟大眾對病毒與疫情持迴避態度不同,他們嘗試去了解和加以創作,也為人們帶來一點正能量。

●銀呀!部落侵略者

日期︰即日至2021年1月15日

地點︰牛棚藝術村14號「1a空間」(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

網上部分︰www.infectioninvader.com

網址︰bit.ly/3qX9gGL

文:胡筱雯

編輯:蔡曉彤

美術:謝偉豪

相關字詞﹕遊戲 病原體 林笑瑛 馮穎琳 詹昫嵐 1a空間 病毒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