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槲寄生 浪漫吸血鬼

文章日期:2020年12月24日

【明報專訊】每逢聖誕節逛商場、店舖,不時都會看見一束束的聖誕花飾,紅色蝴蝶結下是點綴着一點點白色的碧綠枝葉,這棵小植物名叫槲寄生。在西方有一個很有名的聖誕習俗「槲寄生下的親吻」(kiss under mistletoe):當一男一女站在槲寄生下,他們便有權親吻對方,為聖誕佳節平添浪漫氣氛。然而浪漫背後,槲寄生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吸血鬼」,而且絕非只在西方出沒,在你我身邊的香港本地也可找得到。

槲寄生,為槲寄生科(Viscaceae)槲寄生屬(Viscum)槲寄生種植物的統稱,全世界大概有70種。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植物標本室的網站,有紀錄的香港原生槲寄生有3種,包括扁枝槲寄生(Viscum articulatum Burm. f.)、棱枝槲寄生(Viscum diospyrosicolum Hayata)和瘤果槲寄生(Viscum ovalifolium DC.)。

長成球狀 直徑鮮逾1米

3種槲寄生各有特徵。本地獨有品種香港水玉杯發現者、植物達人馬錫成表示,扁枝槲寄生無葉,枝莖扁平細小,果實呈圓形、白色;棱枝槲寄生無葉,枝莖接近圓柱體有縱棱(ridges),果實呈黃橙色;瘤果槲寄生有葉,果實未成熟時外皮有突出的一點點。另外,馬錫成提到還有一種民間發現的新品種楓香槲寄生(Viscum liquidambaricolum),與扁枝槲寄生相似,果實則呈橢圓形,惟未得到官方證實。

香港教育大學研究講座教授(地理及環境科學)詹志勇表示,槲寄生是一種寄生在樹上的灌木植物,會成長成球狀,直徑很少超過1米,長至最大尺寸約需10年。槲寄生為常綠植物,一年四季均青葱翠綠;亦是多年生植物(perennial plant),即生命周期能持續多年。槲寄生一般在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果實往往懸掛到冬天,因此聖誕槲寄生花飾上才能看見一點點的漿果點綴。槲寄生大多寄生在橡樹、楓樹、蘋果樹等樹上,多生長於郊區,馬錫成表示曾於新界地區如大埔坳自然護理區、犁頭石、上水、粉嶺等看見其蹤影。

竊取宿主養分方式「鬼咁精」

別看槲寄生的聖誕習俗如此浪漫,詹志勇直言它是植物界「吸血鬼」,生存方式就是把根部鑽進樹木中,攝取宿主的水分和養分來養活自己。槲寄生為半寄生植物(hemiparasite),一方面攝取宿主的養分,一方面自己也會光合作用,實行「食兩家茶禮」。槲寄生的根有2種,一種鑽進樹木的邊材(sapwood),即樹幹的外圍部分,是樹木從根部輸送泥土中的水和養分至樹冠的渠道,由於槲寄生並非扎根於土壤,因此它便從宿主偷走這些原材料,來供給自己用作光合作用;另一種根則鑽進宿主的韌皮層(phloem),是樹木傳送食物(經光合作用後產生的營養)至上下全身的管道,槲寄生直接偷取,「坐享其成」,難怪詹志勇形容它「鬼咁精」。

雖然槲寄生會不停竊取宿主的養分,但其實分量不多,很少會把宿主弄死。詹志勇表示,聰明的大自然中有一個生存法則——謹慎法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自然界的侵略者如寄生植物等,侵略宿主時會有一個限度,不會過於「狼死」,因為若宿主死了,自己也會隨即死亡。然而槲寄生的侵略的確能損害宿主的健康,若樹木本身不夠強壯的話,亦有可能枯萎。詹志勇指,槲寄生往往是果農的頭痛來源,因為它特別愛寄生在果樹上,貪其養分較多,生命力旺盛。

黏性果肉 雀鳥吃後抹嘴助播種

槲寄生傳播果實的方法也能體現它的足智多謀。槲寄生果實色彩鮮艷,在蕭瑟的冬天中尤其搶眼,吸引雀鳥來覓食。詹志勇指,雀鳥吞吃果實後,會經反芻後把種子吐出或經糞便排出。馬錫成補充,槲寄生的果肉有膠質,帶黏性,雀鳥吞吃後嘴部被黏住,只好飛到另一棵樹上抹嘴,種子隨即黏到樹上。這也解釋了為何槲寄生一般生在樹冠較高的位置,因這是一般雀鳥飛行的高度。

詹志勇指,種子須落在樹木枝幹上部或樹丫位置,才有機會扎根生長,傳播成功率其實不高。因此,槲寄生採取「大包圍」策略,結出來的果實數量多,務求當中有種子「達陣」,落「樹」生根,以提高下一代的存活率。

雖然槲寄生偷取宿主養分看似可惡,但馬錫成指槲寄生反過來亦幫助了樹木傳播種子。他形容槲寄生與樹木之間,就像「廣告公司」跟客戶的關係:樹木付出一點「酬勞」給槲寄生,槲寄生則吸引雀鳥「客人」飛過來,吃槲寄生果實之餘亦吃樹木的果實。另外,詹志勇亦指槲寄生其實養活了不少雀鳥,尤其在萬物蕭條的冬天裏,有槲寄生的漿果可吃,鳥兒便不用餓肚子。在充滿智慧和制衡的大自然裏,每一種生物都有它的生態價值。

文:鄧捷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