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話題:為團結,不為慈善——疫下互助精神重生

文章日期:2020年12月27日

【明報專訊】一場疫症令各地政府雞手鴨腳、疲於奔命;

碰上無能政府,民間只好團結自救。這種覺醒可能是在暗淡無光的2020年唯一美事。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一篇文章便介紹美國民間在疫情下發起的「互助組織」(Mutual Aid Group),稱許這大概是今年少有的正面發展之一。

美國聯邦政府以至部分地區政府在今次疫情如何狼狽,相信也不用多言。普通人不能像富人般逃到杳無人煙之處避疫,只能留在城中困獸鬥。左翼一直在經營的互助網絡突然大派用場。今年3月美國不少地區開始封城,左翼政治新星Alexandria Ocasio-Cortez (AOC)便跟社區組織人士 Mariame Kaba在網上發表一份Mutual Aid 101,教導人如何建立互助網絡。指南看來再也簡單不過,先看看自己需要什麼,然後再想想誰可以幫助你;跟着便聯絡對方,查看對方有什麼需要,或向他們表示自己有什麼可以幫忙;然後便設立通訊渠道,成員有什麼需要便提出。指南強調,互助講求團結,不是慈善(solidarity,not charity),「我們體認到彼此的福祉、健康與尊嚴都互相關連」,大家能否生存便有賴合作,而非競爭:這在COVID-19蔓延之際更顯得真實,因為每個人的健康名副其實地也取決於他人的健康。指南稱,與其孤立及為無力感籠罩,「互助」可以讓人們跟所屬社區─這個最能發揮影響力的地方─聯繫起來。

美抗疫狼狽 社區自救

這場疫症到底催生了多少互助組織?網絡暫時未見具體數據,但在科技協助下,任何人都可以建立網絡互相幫助,互助組織網絡也五花八門。部分互助網絡濫觴於種族公義示威,而今年幾場大型反警暴示威也可見到互助組織協助分發食水口罩等物資;但部分只是鄰里互助,例如組織協助區內長者購物或為窮學生提供食物等。《經濟學人》文章指出,跟疫情的規模以及政府的刺激經濟措施相比,這些善行對社會影響輕微;隨着疫苗開始接種,加上踏入冬季,互助組織的成員能否維持熱誠也成疑,不過文章仍相信可在政治及慈善事業留下深遠影響。

對美國左翼來說,互助是透過直接回應求生需要,動員大批人積極參與行動,創造一個供實踐新社會關係的空間,而非只安坐家中做鍵盤戰士。美國最著名的「互助」行動便是黑人激進組織「黑豹黨」(Black Panther Party)1969年推出的學童免費早餐計劃。黑豹黨是針對警暴成立的組織,由最初組織民兵巡邏社區,進一步發展一系列「求存計劃」,協助被政府及社會遺棄的黑人社區,免費早餐尤其成功:計劃始於1月奧克蘭,首天只不過供應11名兒童早餐,但迅速發展,至同年年底已發展至19個城市服務2萬兒童。當時聯邦調查局視黑豹黨為眼中釘,務求去之而後快,而早餐計劃成為對當權者的一大威脅,遂出招破壞,例如散播食物有毒等謠言,甚至派警察上門破壞。早餐計劃影響深遠,美國聯邦政府也在1975年開始在公立學校提供免費早餐。

2020年將盡,我們正處於什麼景况?雖然疫苗面世似乎是好消息,但疫情結束還無期。疫情會怎樣改寫歷史還言之尚早,但幾可肯定的是,近幾年大家開始關心的不平等,經過疫情洗禮只會加劇。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11月發表報告,發現13間大型零售公司今年平均利潤較去年增加167億美元,增幅為40%;但前線員工(也就是所謂essential workers之一)的薪金卻只有極少數情况下提高,薪金平均增幅只有10%:要知道,他們原來的薪金本來就只可勉強餬口,在疫情下工作更令他們風險大增。

有人要上班,有人則可居家工作,這趨勢會怎樣改變職場文化早有不少探討,但又如何加劇不均?國際貨幣基金會今年6月發表的一份工作報告,研究35個發達國及發展國家,估計超過9730萬打工仔(佔整體15%)面臨的失業風險最高,而最不太可能遙距工作的多是年輕、沒上過大學、受僱於小企以及低薪一群,也就是說失業風險較高,疫情會如何加劇不平等也可見一斑。

不少論者早已詬病,發達國如何運用財力買下大批疫苗,又緊急授權疫苗使用,窮國則在疫苗爭奪戰中遠遠落後,一些跨國組織怎樣努力似乎也無法說服富裕國家幫忙。動之以情無效,那便唯有動之以利了:智庫蘭德公司10月時便曾推算,疫苗分配不均有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全年GDP損失1.2萬億美元,稱最窮的國家也能接種疫苗可以惠及全體國家。其基本理據是,若只有某些國家可以全民接種,但其他地區疫情無法受控,全球經濟亦要承受惡果。

源於回應社會達爾文主義

疫情下民間重生的「互助」精神可以擴充嗎?左翼一直有這樣的期待,而事實上,除了疫情,諸如氣候變化等人類存亡威脅都需要人類互助,當政府顯得束手無策時,世人除了想辦法自救也別無他途。追本溯源,「互助」源自俄羅斯無政府主義者克魯泡特金(Peter Kropotkin)1902年著作《互助論》(Mutual Aid: A Factor in Evolution)。該書是針對當時流行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回應。達爾文的演化論認為,物種生存全賴互相競爭,這時髦理論當時漸成為common sense(直到現在也可能不少人如此認為);克魯泡特金則通過考察西伯利亞的動物及人類歷史發展,反指互助跟競爭同樣是演化的關鍵因素。他寫道,動物圍在一起抵抗外敵並非出自愛或同情心,而是在漫長演化史中慢慢發展出來的團結互助本能;當我看到鄰家起火時,我衝去救火並非因為出於對鄰人的愛(我可能根本不認識他),而是出於更廣泛的人類團結及社交的本能。

文˙林康琪

美術•張欲琪

編輯•王俊杰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