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跑遊大嶼山 喚起民間守護力量

文章日期:2021年01月10日

【明報專訊】大嶼山有一條橫跨南北兩端的行山路線「大嶼兩極」,兩名香港女生阿蔥和阿蘇在2020年11月分兩日時間走畢50公里,從俯瞰城景的青馬收費廣場出發,途上盡覽無垠大海,卻不禁悲憤坪洲後方海域或將興建人工島;繼續前行,經過大東與鳳凰山嶺、最後四分之一路程被群山圍繞。大嶼山的風景感動了她們,她們亦想回饋這片土地,遂自發舉行網上跑山活動,約一個月間有815人次累積走了兩萬多公里大嶼山路,用雙腳表態反對明日大嶼項目。

放眼大嶼,梅窩小書店老闆掛起「堅守大嶼」旗幟、大浪灣村藍染作人向學生宣傳大嶼珍貴的地方、小店老闆自發印單張呼籲食客關注事件……儘管明日大嶼5.5億元前期研究撥款已獲批,但還是有很多人不甘心放棄,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曾經被大嶼山療癒的故事。

1。 山友:辦跑山活動 關注大嶼發展

做醫護的阿蔥,自小喜歡行山,約3年前開始參加越野跑。贏過一些跑山比賽後,她原本打算今個賽季挑戰一個人跑100K比賽,但疫情影響下,比賽全數取消。計劃泡湯,突然失去了方向,她想到不如自己賦予跑山一個新的意義?於是,召集同路人反對明日大嶼計劃。

因此,2020年11月她聯同在非牟利機構工作的朋友阿蘇,舉行了一場環大嶼山跑山行山虛擬比賽「我哋真係好鍾意食魚UTML 2020」,虛擬比賽意思是參加者不用報名、免費參加,她們在網上提供9條路線,讓參加者自行依照路線環大嶼山頭遊歷。意想不到的是,第一日活動已有超過50人參與,11月底更有4個男生組成獨木舟小隊,三日兩夜圍繞大嶼山海域一圈,他們還興奮地分享在大嶼南部沙灘紮營時,遇到中華白海豚。

獨木舟小隊 遇到中華白海豚

可是,12月4日,當比賽進入尾聲時,立法會財委會通過5.5億元明日大嶼中部水域人工島前期研究撥款申請,阿蔥說雖是預期之中,但難免失落及憤怒,而她更想質問建制派議員有否真的清楚聽到市民意見?「今次反對填海的人,好多都是喜歡自然,是什麼政治光譜都有,愛自然的人是不會支持盲目撥款。當專家和證據都顯示項目有問題時,到底我們的議員在做什麼?」

她們直言覺得政府並不會聽從民意煞停明日大嶼項目,阿蘇更坦言自己曾在以往工作中接觸到大嶼山的發展項目,深感發展大嶼山似乎是國策,但「即使我們無法扭轉最終的結果,我覺得中間的過程是重要的,過程中令到更多人關注,有更多人可以透過這個比賽渠道發聲。而且今次累積了一班關注的力量,可能在幾年後會成功阻止另一件發展項目,you never know」。阿蔥舉例,她們最近在平台上分享政府擬改劃馬鞍山8幅綠化地發展用途的新聞,希望喚起更多跑山人士關注發展山野議題。

往後,她們將持續記錄使用有關行山路線的參與跑手人次和里數,亦希望組織大嶼山清理垃圾比賽等活動,繼續發聲。阿蘇說:「今次我們都有得着,義工、有心人主動聯絡我們,中間凝聚了一個小小的希望,只是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什麼都改變不到,但我們可以測試邊界在哪?」

2。 回流島民:掛起旗幟 留下歷史痕迹

「公公婆婆是農民出身,以前每逢新年暑假都會回去大嶼山玩,每次感覺好熱鬧,好好笑是整個大嶼山的人好像相識,的士司機一定認識所有人,每次坐巴士又會遇到熟人傾偈,真是一個幾自成一個島的地方。除此之外,就是被大自然包圍着、好平靜的地方。我喜歡大嶼山,它是香港一個獨特的部分。」34歲天然藍染作人Max在電話訪問中憶述。不過可惜的是,他曾經最愛的大嶼山寧靜夜空,在赤鱲角機場啟用後已暗淡不少,所以他本身亦堅決反對機場第三跑擴建工程。

公公婆婆離世後,位於大嶼山南部大浪灣村海邊的祖屋被丟空,Max於8年前從市區搬進去,開設了藍染工房「片藍造」,不時開班授課分享藍染經驗。他分享最近在「課室」懸掛了「堅守大嶼」旗幟,並在上課時向學生宣傳大嶼山珍貴的地方,明言反對「明日大嶼」項目。

他雖然不相信現在政府會聆聽民意,但他覺得至少要用群眾力量,令歷史記下曾經有一大班群眾站出來反對,「我們對這件事說不,無論在金錢或環境方面都是一件mission impossible的事,而且亦不需要令任務possible。」他回想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核電廠事故後,台灣市民在全國揚起反核旗幟,「舉起旗幟至少可以告訴一些人知你不是沒有同路人,你不是孤單」。

3。梅窩居民:興建人工島 非合乎常識選項

定居梅窩11年、於3年前接手舊書店的英國人Gary Brightman亦在小店門口掛起「堅守大嶼」旗幟,他說自己並非想反政府,因為他自覺能夠在香港生活,都是受惠於港府的政策,不過他認為「明日大嶼」提出以填海造地解決住屋問題的建議並不合乎邏輯,「人工島是費時超過10年的計劃,並非快捷解決方案。而且造價超過6000億,我覺得還有其他方案可更便宜達致同樣的效果,應該將金錢花費在窮人、醫療、教育上,尤其是現在疫情期間,不是花了很多錢扶助小企業嗎?」他深感以現時局勢,未來的香港人口不一定上升,反而,有不少人正移民離開香港,如果想進一步容納更多新人口,在香港以外的南中國地方其實還有很多可供發展的土地。

最愛梅窩沿海行至貝澳

60歲的Gary說,1986年首次來港,那時已經很希望定居香港,為什麼?他尷尬地說,最初愛上香港的原因是本身在倫敦居住時很喜歡吃中國菜,尤其鍾情中國餐館的飯菜香味,「下機時我嗅到整個香港都充斥這股菜香,哈哈」。他分享最愛梅窩的地方,就是從梅窩沿海岸步行至貝澳時途經的一處空地,他稱之為「Gary's Glade」,對着一望無際的海洋,遠處是薄扶林與喜靈洲,「我希望死後可將骨灰灑在這裏」。

縱使他很喜歡梅窩,但並不反對政府在有需要之下於梅窩多建一些屋,「2017年梅窩人口約5000,後來兩個居屋入伙,令人口增至約7500。當時有人擔心增加一半人口會造成問題,但除了船上比較逼一些,沒有產生問題啊」。

4。環團:明日大嶼 土地開發其中一場仗

「堅守大嶼」旗幟其實是綠色和平反對明日大嶼項目的活動一部分,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連佩怡指出,合共印製約1300張旗幟,自2020年9月開始分派,截至12月底約有250個單位在社區中掛起旗幟,主要集中在港島中西區及離島區小店、餐廳及社企辦公室,另有約150人以個人名義索取旗幟。「靈感源於台灣反核旗,既然2020年因疫情影響不可舉行公開活動和聚會,不如嘗試散落社區。」

工程撥款通過 仍有討論餘地

普通市民如果反對計劃還有什麼可做?「其實每個小店都是小市民,今次活動見到好多事情是可以做,例如有老闆自行印單張,跟食客講解明日大嶼的事,鼓勵人思考跳出制度以外的空間。」她說還可以參加聯署,綠色和平2019年發起反對明日大嶼的公眾聯署至今獲得14萬港人聯署,打破機構在香港成立24年的紀錄。

但政府真有可能煞停明日大嶼工程嗎?連佩怡說是有挫敗感,尤其是12月4日通過項目研究前期撥款,大家覺得像輸了一場仗,但她認為仍然有彎轉。她舉例其實政府都曾經在市民反對和環團的爭取下取消計劃,例如2018年土地大辯論之後不正是剔除了郊野公園邊陲的選項嗎?還有在綠色和平爭取下,亦令政府在2020年9月宣布今年1月起收緊越洋垃圾入境規定。

「雖然現在這個政府好硬頸,但我們都知道在管治上,除了政府之外,後面還有很多管治聯盟,這些聯盟某程度會聽取民意。2020年9月,綠色和平邀請了專家發表明日大嶼工程對於政府公共財政影響的報告,他們亦見政府和管治聯盟都在乎這個因素。而且現時政府有機會換屆,都存在着轉機。」

連佩怡多次強調,明日大嶼只是港人面對香港政府土地開發的其中一場仗,「由以前的農地、郊野公園、到現在說要發展綠化帶,這一切都顯示香港政府的發展土地模式非常落後,完全無視生態價值。所以好想透過反對明日大嶼,令更多人明白政府不斷盲目地發展土地儲備,是要付出好多環境代價,社會上有好多人需要幫你承擔代價」。

2014年,時任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首次提出打造「東大嶼都會」,直至2018年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項目,計劃在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興建人工島,填海面積達1700公頃,工程造價超過6000億。2020年12月4日,財委會通過5.5億前期撥款展開3年半的研究,如研究順利,填海工作最快於2027年開始,預計最快2034年入伙。

文˙ 彭麗芳

{ 圖 } 彭麗芳、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