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變身「鞦韆先生」 四圍打卡製鞦韆地圖

文章日期:2021年01月12日

【明報專訊】鞦韆有種難以解釋的魔力,盪得愈高,離地面愈遠,快樂指數便愈高。這種魔力能吸引孩童在公園爭相排隊,亦教不少大人暫忘煩惱,享受搖盪在空中的片刻自由。自稱為「鞦韆先生」的90後阿K,或許就是最能解釋箇中魔力的人。5年來,他踏遍港九新界,記錄了全港168個鞦韆,並製作出鞦韆地圖。與此同時,他從一個打機宅男,蛻變為愛外出遊玩的活躍青年。誰還敢說,盪鞦韆得個玩字?

(註︰本版相片受訪者按拍攝需要暫除口罩)

阿K還記得去年盛夏,戴着口罩,行了個多小時上山,氣來氣喘,口罩滿是汗水,終於登上沙田道風山山頂,準備一訪出發前在Google圖片裏看見的鞦韆!環顧四周,鞦韆卻渺無蹤影。「網上資料好零碎,也不肯定確實位置,事後才知道原來拆了。」又試過為了親身到訪一座朝向大海的搖椅鞦韆,住屯門的他,乘個多小時車到中環,準備坐船到南丫島漁民文化村,「豈料下午5時半才到達碼頭,趕不及日落前到達,只好打道回府」。

他終日在網上搜尋,然後長途跋涉,甚至翻山越嶺,這有血有汗的苦差,就是為了找鞦韆,打個卡。自從5年前,阿K給自己「鞦韆先生」的身分,他就開始為鞦韆「集郵」,希望有天可以尋遍香港的鞦韆,並為它們拍照、分類,妥當記錄在案。點閱他的社交媒體,可見一份香港鞦韆地圖(bit.ly/39h4VGE),上面標記了168顆小圓點,代表168個他到過的鞦韆位置。打開各鞦韆的連結,還可見高瘦的他揸機拍片,邊行邊講邊拍攝,一找到目標鞦韆,便掏出預先準備好的白板,寫上鞦韆資料,為白板和鞦韆「合照」,平實而不花巧地記錄。

鞦韆如知己 密密「約會」變開朗

街上如此多有趣景物,為何偏偏愛好鞦韆?阿K說:「遊樂場裏鞦韆特別好玩,既是公園設施,又可以是特別的景點,會出現在cafe或沙灘。」他托托黑框眼鏡續道:「5年前我做飲食業,有段時間放假,本來我不太喜歡出街,個人好悶的,落街看見鞦韆,睇吓又玩吓,想着想着,鞦韆的數量好像減少了,便想繼續找。」起初他憑記憶,在屯門、元朗、天水圍一帶找鞦韆,後來「無貨」,便轉而從網上地圖及網友情報蒐集資料,5年來不曾停步:「也是想做就做,可能是緣分啦。」

要不是迷上鞦韆,阿K或許仍是宅男,「以前常蝸在家中打機,沒必要不會出街,除了上學上班,幾個月才約人外出一次」。但現在,他一星期起碼外出一次找鞦韆,有時亦會拉上好友同往,「踏足很多不同地方,認識很多不同街道,人也開朗了」。最遠的一趟,他還「越洋」到澳門三日兩夜,成功在集郵簿中加添3個「收藏」。他表示,鞦韆就像他的知己,「有如經常會聯繫的好友,不會事忙就放下它」。如今阿K一手一腳拍片和剪接,亦不介意露面推廣鞦韆,務求今年能儲齊200個鞦韆紀錄。「目標之一,是希望小朋友別顧着玩手機,可以多出街遊玩」,這個願望,首先在他自己身上實現了。

自行分類 天秤設計最驚喜

他繼續如數家珍說,鞦韆可分為軟板型、籃型、木板型、座位像尿布的BB型、有一大一小兩座位的親子型,以及像過山車般有安全帶緊扣的安全型。「最常見是軟板和BB型,佔總數起碼一半。但最刺激的我認為是籃型,坐進去時雙腳碰不到地,要先搖動鞦韆,到它自己會擺盪,才跳進去,能夠盪相當長的時間。」可惜籃型鞦韆數量不多,目前他只在屯門公園和愉景灣見過。

誠然,香港大部分鞦韆位於政府轄下的公園,變化較小,而令人驚喜的鞦韆,往往隱藏在偏離市區的地方。例如他曾到西環沙灣,一訪繫在樹上的木鞦韆,又於屯門的清涼法苑裏,發現一組天秤般的鞦韆(現已拆卸),兩個鞦韆一左一右,既可以像搖搖板般上下移動,亦可前後擺盪。阿K說,舟車勞頓到達現場,看見可能是鞦韆同好者製作的成品,每每教他難忘,玩得特別盡興。

不過,即使在政府公園玩鞦韆,也不一定沉悶。阿K觀察到,近來新建的公園購入了更多新款式鞦韆,「例如屯門公園翻新後,劃出了一個建有籃型、親子型及安全型等5款不同鞦韆的區域。還有正展開改善工程的啟德跑道公園,將建造30個圍成一個巨大圓圈的鞦韆群,人們可同步在圈內盪鞦韆」。他笑言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出現,令政府多做了諮詢,只知康文署最近似乎更重視鞦韆規劃,是個好現象。當鞦韆不再只有軟板型一種選擇,公園的設計亦不再單一,變得更有趣味。

文:宋霖鈴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人物專訪 鞦韆地圖 鞦韆先生 鞦韆 每日明報-FEATU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