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治通鑑:耍太極 做「不倒翁」

文章日期:2021年01月18日

【明報專訊】在香港,65歲或以上長者當中,每年大約每5人便有1人曾經跌倒。長者跌倒可大可小,輕則擦傷,重則可能導致頭部創傷或骨折,甚至需要長期臥牀。在現今中西合璧的社會,除西方的復康鍛煉外,太極拳亦經常用作預防跌倒的訓練。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常見分為陳式、孫式和楊式。太極拳除能改善平衡力,更可以增強下肢肌肉力量、關節靈活度及提升注意力。

練重心轉移 改善平衡力

為什麼太極拳能夠預防跌倒呢?首先要了解跌倒的原理,以及太極拳背後牽涉的動作和對平衡力的影響。人要有好的平衡力才能夠行走,而人之所以能保持平衡力,源於維持重心在支撐面之內。正常人重心大概在肚臍下方,而支撐面則在兩腳之間。當重心在支撐面之外,人便會失去平衡,繼而跌倒。

有研究發現,太極拳因牽涉大量轉移重心的步法,能夠改善跨步策略,增加前後重心轉移及應對踏在移動的平面時找回平衡的信心,從而減少絆倒風險。另有研究指,太極拳能夠從多方面改善平衡力。研究對象在耍太極拳時,步法比平常走路較不穩定,而不穩定步法代表身體的姿勢控制系統遇上挑戰,為了應付這挑戰,身體必須慢慢發展出適合的神經肌肉控制策略,去維持和改善身體平衡。

增關節活動度、下肢肌力

當練習太極拳步法時,髖關節活動量會比平常走路的步伐增加,在長時間訓練下,這樣的刺激有助加強髖內收肌群和髖外展肌群,改善橫向穩定,從而減低跌倒風險。此外,這些步法也增加了膝關節動量承受力,增加下肢動量能夠提供足夠支撐,防止身體在遇到擾動時倒下。這亦能夠解釋為什麼太極拳能夠減少跌倒風險。

總括而言,太極拳能夠訓練參加者的重心轉移、關節活動度及下肢肌力,有助減低長者跌倒的風險,是非常適合中年人及長者持久練習的運動。

文:曾信謙(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物理治療碩士實習生)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