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老」告別教職 修讀心理學 母女負傷同行 心藥解心結

文章日期:2021年03月01日

【明報專訊】研究顯示,本港約有百分之十長者出現抑鬱徵狀。長者抑鬱,由發現至治療都不容易。

周佩玲是抑鬱症過來人,看着媽媽年輕時受家暴,晚年離婚,步自己後塵患上抑鬱。藥物治療、心理輔導,她都給媽媽試過,最後引導老人練習靜觀和生命自覺,母女二人負傷同行,以心藥撫慰心靈,漸漸見光重生。

「自從沒再當教師,就不用再叫我Ms. Chau喇,叫我阿周又得,Chau Chau又得。」親切的周佩玲眉飛色舞地自我介紹,看不出半點抑鬱迹象,她說:「我很關注長者心理健康,當我知道可拜訪老人科醫生梁萬福,我好high!」她曾任中學副校長,在2017年56歲提早退休,告別半輩子教師生涯,為的是要給自己一份人生禮物:「我想讀書、追夢。」她說要趁young old,學習能力較強時完成年輕時的夢想,退休前在中大修畢翻譯碩士,退休後再到港大讀了心理學碩士。

修讀心理學主攻老人心理,遇上媽媽患上抑鬱症,周佩玲親自牽着媽媽的手,一步一腳印,伴媽媽走出以淚洗面的日子。

婚姻問題 先後患抑鬱

這番情緒轉化,她在自己生命中體驗過。2003年,周佩玲42歲,與丈夫出現婚姻危機,負面情緒累積成抑鬱症,夫妻接受輔導,關係轉危為機。但媽媽鄭彩琼沒女兒般幸運,年輕時一直受丈夫家暴虐待,含辛茹苦帶大3個孩子,到60來歲,丈夫外遇曝光,終於離婚收場。周佩玲慶幸媽媽「甩難」,但當事人的陰影卻揮之不去,「有段時間,她天天哭,覺得自己條命好苦」。媽媽內心猶如頹垣敗瓦,即使離了婚,也未能處理婚姻帶來的痛苦,不知快樂為何物。2006年,當時70歲的媽媽確診抑鬱症。

歷史擦不掉 訴苦「順氣」

周佩玲憶述,起初媽媽靠藥物改善病情,但很快便遇到樽頸位;因藥物副作用,劑量不能過高。那時旁人常對媽媽說:「睇開啲啦」、「忘記佢啦」。過來人周佩玲搖搖頭:「無效的,歷史是沒法用橡皮擦擦走。」後來她認識「敘事治療」,轉念一想,與其不承認苦痛的存在,不如讓苦况見光,帶媽媽接受心理輔導,聽她把創傷一五一十道出。輔導員一邊梳理,周佩玲一邊在旁抄筆記,回家後接力為媽媽療傷,母女每天花1小時煲電話粥。

「我常告訴她,她是家暴受害者,也是4代人的生命改造者。」周佩玲常在媽媽耳邊提及「你的女兒」、「你的孫兒」、「你的曾孫」,提醒她所擁有的,「她漸漸聽懂,人生原來是多面體」。周佩玲又像哄小孩般說:「係啊,你真係受害者,但你捱嘅苦好有意義,造就了4代人呢。」媽媽是受害者的事實,周佩玲從不避談:「聽完,她才會順氣。」近來媽媽開始感恩,說自己1人吃苦,養大了4代人,很有意義。

超越自我 對生活更滿意

周佩玲攻讀心理學碩士,着力研究長者心理健康。為籌備論文,她訪問了數十名長者對生活滿意與否,「記得一個衣著光鮮,有工人陪伴的老伯,訪問過程中不吭一聲,回答問卷時只用手指指着紙上數字,一指,就流淚了」。從老伯的表現和研究數據分析,她都肯定長者的生活滿意度,不關乎物質生活是否豐裕,倒是靈性(spirituality)能正面提升生活滿意度。

「靈性」一詞,聽來抽象高深,她解釋:「靈性不一定是宗教信仰,可以藉着超越自我(transcend oneself)來達到。」什麼是超越自我?「例如對子女的愛、對社會的關懷、對眾生的慈悲,都是超越個人福祉。」媽媽接受了「自己1人吃苦,養大了4代人」,符合定義。

「同個心傾偈」 欣賞自己

周佩玲再想,自己這幾年修習靜觀,又接受生命自覺(focusing)訓練,講求溫柔地接納自己的任何感覺,能不能讓媽媽試試呢?

「我叫她學習欣賞自己,她不懂,我便叫她同個心傾偈。」周佩玲循循善誘:「你心裏好似有個細路仔成日唔開心喎,你擔張櫈仔陪吓佢傾偈吖?」媽媽起初疑惑:「我𠵱家瞓喺牀,點擔櫈仔啊?」「想像啫,你聽吓心裏面個鄭彩琼,佢捱咗85年,都好唔話得喇可?」「係啊,乜都死鯁,好唔話得。」「係咪時候呵吓佢呢?至少欣賞佢捱咗咁多年。」「都係嘅。」她囑咐有心臟病的媽媽,每天靜下來,把手掌放在胸口說:「心啊,辛苦你喇,幫我捱咗80幾年。」久而久之,媽媽對心臟、對自己,都多了一份慈悲。

「自己陪伴自己,接納內心不同感覺,正是生命自覺所講求。」周佩玲調適了練習難度,再混合心理學「內在小孩」理論,用易明的方式教媽媽。

在女兒耐心引導下,媽媽也學習靜觀,「我拖着她的手,帶她遊公園,細看葉片,聞聞花香,慢慢看鳥」。日復日,滴水穿石。上月,媽媽致電告訴女兒,發現螞蟻好有禮貌,碰面會打招呼,會讓路!還有天上的雲,飄得好慢,好靚!周佩玲就知道,媽媽現在懂得自發感受身體,打開心扉,讓大自然進入其中。

抑鬱之路,母女並行走了10餘年。2015年,周佩玲和媽媽合著《我找回了……》,以回憶錄形式敘述兩母女的家庭故事。續篇《我找回了2……老境‧重述》及《我找回了3……老境‧重塑》在今年1月出版,書內記錄輔導過程的點點滴滴。她釋懷地說:「寫完這幾本書,不止她解結,我也解結。」

■周佩玲

任教中學逾30年,50歲後追夢修讀翻譯碩士及心理學碩士,學習不同心理治療,為自己也為母親解結。著有《我找回了……》系列,記錄她和母親的家庭創傷及輔導進程。

文:宋霖鈴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