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藏家跳出框框 呈現多面向美學

文章日期:2021年03月03日

【明報專訊】下周一是三八婦女節。收藏界給人印象是男人世界,其實不乏女性藏家和專家,她們的眼光、鑑賞和消費力絕不比男性遜色。在當代藝術領域中,不少藏家更是走在潮流尖端、充滿生活品味的時尚女性。有品味的女士喜歡收藏什麼,如何看世界?

按去年「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顯示,16%的女性藏家在兩年內的相關消費已超過1000萬美元,受訪女性藏家的平均收藏量亦不容忽視,逾三分之一人收藏100件以上藝術品。一手市場藝廊的女性消費比率,從2018年的32%增加至2019年的40%。最近,有幾名女性藏家在「浮翠流丹」展覽展出私人藏品,其中Karen Levy分享時尚女性的收藏興趣和想法。

「我是一名藝術及科技企業家,我的收藏事業由家庭開始。」Karen Levy是藝廊dslcollection其中一名負責人,爸媽是創辦人。香港女性既有東方文化傳統,又跟貼西方的時尚潮流。這名西方女生鍾情中國當代藝術,收藏不少相關藝術品。她在幾年前建立了一個數碼平台推廣文藝和創新科技,亦利用科技把藝廊建設成虛擬實境博物館,甚至把數碼媒體藝術納入自己私人收藏的一個門類。當代女藏家的其中一個特色,便是有跳出框框的思維。

收藏數碼媒體藝術

「我特別喜愛中國當代藝術,因為其多元化、充滿活力和挑戰。」她指中國藝壇融合了5000多年文化及21世紀的創造力。「我2005年第一次到上海時發現一個現象。市民面對經濟發展的態度近乎精神分裂,這城市不斷把市民模塑成為超人。」她當時發現,一些當地女性試圖重新定義何謂人文精神,希望重尋自己的身分。「這啟發我發掘一些能表達相關情懷和思想的作品。」大部分女生都愛打扮、常照鏡,Karen Levy相信藝術亦是一面鏡,不但照出人的本相,亦照出社會發生的轉變。「我相信今時今日的女性收藏方向和策略跟男性不遑多讓,但市場價值未必是她們的主要考慮。」

超越文化、地域、性別限制

香港女性適合收藏哪類藝術品?「雖然,我不算熟知香港女性藏家的心態,不過覺得可以嘗試採取較廣闊的策略去收藏當代藝術。除了中國藝術家,也不要錯過西方藝術家的作品。」Karen Levy的收藏超越文化、地域和性別的限制。「我留意父母親收藏超過30年。我的媽媽較理性,收藏建基於美學原則。」而她形容爸爸則相對較瘋狂,收藏選擇是基於對藝術品的愛好。

Karen Levy相信21世紀的女藏家思維跳出框框,嘗試結合媒體科技,包括互聯網、互動程式等。她聚焦充滿新鮮感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包括於2021年發布的電子遊戲。這次她便在展覽中帶來中國女藝術家關小的作品,作品是一部4分鐘51秒長的影片。關小是生於重慶的80後藝術家,擅長雕塑和影像創作,主張以新視角審視新與舊、自己和別人的身分,這正和當代女藏家的處境相呼應。

在「浮翠流丹」展覽中,除了Karen Levy,亦展示了其他女藏家的展品,呈現不同女性面向。中國服裝品牌創辦人李琳於1990年代活躍於藝壇,推動藝術發展並支持年輕藝術家,在杭州創辦當代美術館。今次她分享了Melvin Edwards、Alicja Kwade、張恩利等藝術家的作品,以靜謐及極簡主義為主,展現當代女性的簡樸、真我個性。另一藏家貝明湄(Mimi Brown)是非牟利藝術機構創辦人,展出被稱許為「中國升起的藝術之星」、擅長呈現當代中國荒謬現象的女藝術家崔潔的作品。另一名沒透露名字的女藏家則帶來Alex Prager的影片創作,作品鏡頭前的女性神情誇張,好像要喚起大家對女生的重視。 ●

「浮翠流丹」(Curve of Buoyancy)藏品展

日期:即日至6月20日(周一至六)

地址:中環都爹利街1號上海灘3樓

費用:免費

查詢:bit.ly/3pZ1WsM

● 知多啲

收藏取決個人品味

「我期望公眾有機會欣賞女藏家的獨特視角與美學。」「浮翠流丹」展覽負責人羅揚傑在國際藝術圈打滾多年,在參與各地藝術博覽活動時認識這些藏家。「她們背景不同,收藏品味亦不同,但共通點是對藝術有追求。」他說收藏什麼很大程度取決於個人品味,流行與否是其次。「我們可看到她們涉獵不同性別、題材的藝術家作品,包括亞洲和國際藝術家,極多元化。」

文:呂一心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Life & Styl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