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生活裏充滿着各種挑戰,無論是工作、人際關係,又或是疫情、社會環境等,都可能為我們帶來各種壓力。壓力成因往往複雜,由外間環境與自身性格、價值觀等互動而成,未必可以一時三刻馬上解決。在這個時候,若能找到其他事情讓我們投入,便能發揮「心靈避難所」的作用。
做其他事情減壓
同一樣的事情,可以是一個人的壓力來源,卻是另外一個人的心靈避難所。例如有人失戀後,他可能化悲憤為力量,拚命工作,用工作來忘掉痛苦;相反,另外一人可能在工作上得不到滿足感,但一回到家裏便感到放鬆下來。
但當一種壓力入侵了生活大部分時間,使生活其他方面不能發揮平衡的作用,便可能會出現問題。例如若工作量十分大,使我們要長時間把工作帶回家裏,連在家也沒有休息時間,便容易累積壓力而產生問題。當壓力愈大或持續,我們需要的「心靈避難所」也需要隨之調整。例如,若只是生活上偶爾遇到一點不順暢,可能跟朋友吃一頓飯便已經能夠放鬆下來。但如果是失戀,那種深深的痛可能持續數月,我們便需要一些持之以恆的「避難所」,這可以是工作、運動、新的興趣,或是新的戀情!
持續無動力 情緒病警號
但亦要留意,如果壓力之大使我們失去動力,做什麼也不能投入,不能感受到開心,這便是情緒病的警號。因為在這個狀况下,我們失去了自我平衡的能力,可能什麼也不願做,整天困在悲傷的情緒中。若發現自己在情緒中不能抽身,甚至影響身體,例如失眠、胃口轉差、不願見人等,便可能是情緒病警號。若情况持續約兩星期,便應該找醫生看看是否出現了情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