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雖然地衣能在貧瘠土地上生存,但原來它對空氣污染十分敏感。呂德恒指出,由於地衣從空氣中吸收水分以作光合作用,如果空氣中有污染物如硫化物等,就會被地衣吸收進去,直接導致地衣死亡。當中,由於枝狀地衣的表面面積與體積比例最高,故對空氣污染最為敏感;葉狀地衣次之,最後是殼狀地衣。
因此,地衣也成為了一個很好的空氣污染指標:如果空氣質素好的話,就能看見較多種類及數量的地衣;反之亦然。因此,呂德恒提到,本地科學家曾用地衣來做有關香港空氣質素的研究。1979年,本地生物學家杜詩雅(Dr. Stella Thrower)曾率領69間本地中學的過千名學生做一個全港空氣污染情况調查,嘗試利用不同地方的地衣生長狀况來分析香港不同區域的空氣質素,例如工業區、住宅和郊區等,再繪製出一個全港空氣質素分佈圖,如1979年的報告顯示,發電站附近(例如北角、紅磡、青衣)和工業區(例如長沙灣、葵涌、荃灣)的空氣最差;高山和離島的空氣較好。1990年代再做了2次類似調查,結果發現某些地區的地衣數量減少甚至消失了,反映香港的空氣質素持續下降。據1999年香港公開大學的報告顯示,在市區馬路邊的空氣較差;南區遠離馬路的地點空氣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