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炮製「想不到戲劇節」 精簡舞台 壯大「劇」力

文章日期:2021年03月19日

【明報專訊】「當戲劇的布景愈來愈華麗,戲劇將會衰落。」司徒慧焯引用書籍《漢堡劇評》如是說。香港演藝學院導演系學生的畢業作,3個學生準備的表演組成「想不到戲劇節」,司徒慧焯刻意要求學生少用錢,舞台佈置精簡,親自參與戲劇舞台製作藝術的所有部分,發揮想像力創作。學生學到表演要有機動性,他感動於在舞台上見到真正的戲劇創作團隊。

西方戲劇的起源,一般相信來自古希臘,與宗教、祭典有關,祭典儀式中人會扮演神聖角色去祭祀,慶祝豐收,祈求好運,戲劇本不是什麼大型娛樂表演。

燈光音響道具 落手落腳

司徒慧焯是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副教授,亦是導演系主任及學院製作藝術總監。他和學生今年舉辦第一屆「想不到戲劇節」,望為戲劇學院開闢新路。今次為了訓練學生創意,司徒慧焯要導演們由策展戲劇節開始,親手做道具布景服裝,控制舞台燈光音響,和自己的演員一起,落手落腳完成他們的畢業表演。他辦這個節目時,心中想着的是,如何讓新一代戲劇工作者,對於戲劇製作有真正全面的認識,成為真正的戲劇建構者(theatre maker)?

此戲劇節包括3齣作品,由導演系的3名畢業生分別執導,選演劇本包括羅蘭.希梅芬尼(Roland Schimmelpfennig)的《金龍》(Der goldene Drache)、馬丁.昆普(Martin Crimp)的《殺死她十七次》(Attempts on Her Life)及朱宜的《我是月亮》。司徒慧焯續說︰「我不覺得香港或全世界應跟從以前的步調製作戲劇或創作,我們需要更了解創作的過程;我甚至認為,(趨勢是)大型製作將會減少,我們要懂得做有創意的中小型製作。」常有人覺得,香港的戲劇比外國的戲劇在形式和創意上落後,司徒慧焯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外國的表演有更長時間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發)。因此今次表演的另一特色是,導演有很多時間去嘗試,例如3團隊共有7星期時間在實驗劇場排練。他特意安排團隊梅花間竹排練及表演,逼他們的舞台佈置盡量精簡。

3個導演學生都同意,今次的創作方式訓練到他們的機動性。製作的導演加演員團隊人數不多,演員對於創作有更大參與空間,他們一起嘗試做燈光音響道具;有別於大製作,半年前就得跟設計師開會定下表演風格,由導演為風格下決定,現時他們排練時可放膽試,試到較佳表現方式,就可以大幅度改動表演,是導演與演員自我探索,並共同建構一個世界的過程。

失敗中學習 愈戰愈勇

《殺》導演黃朗然說,表演中的一幕關於審判,需要一個法官用的槌仔,本來打算買一個精緻的槌仔,但因為演員用玩具膠槌排練時效果不俗,就直接用上了。在嘗試與失敗(trial and error)的過程中,失敗例子多不勝數,黃朗然也曾棄用一個製作時間很長的布景。《我》的導演張凱婷曾經為表演買來12部風扇,最後又全部賣掉。人少的團隊,很多事情就要他們親自去做。《金》的導演盧宜敬分享,在訪問前一晚,也是公演前一星期,他還在黏貼道具金龍掛氈,嘗試不同的膠水和金粉做出來的效果。

3個學生表示,自己的作品在司徒慧焯眼中依然不夠簡約,他們發覺不在劇場空間填充一定布景道具,的確會沒有安全感,也是要反思的地方。司徒慧焯說,今次的表演雖然未如最初構想做到「行李箱劇場(suitcase theatre)」,可以很簡單在不同場景,單靠幾個演員也能表演;但也相當接近真正的「小劇場」,在香港並不多見,戲劇創作可更注重演員表演,導演對空間的調度等。疫情下,劇場表演學生面對不少難處,去年的畢業生連畢業表演也沒有,失去曝光機會,大小劇團的劇場表演被取消,整個業界受重挫。如果戲劇不只是大劇院的鏡框舞台,回歸其慶典基本,可以在所有場地表演,或許香港戲劇可以適應新常態,在未來走得更遠?今次表演的門票已經售罄,但可以期待學生有衝出實驗劇場的機會。

●「想不到戲劇節」

日期︰3月18日至4月3日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演藝實驗劇場

網址︰bit.ly/3rFr9da

文:胡筱雯

圖:香港演藝學院傳訊處提供

編輯:蔡曉彤

美術:謝偉豪

相關字詞﹕小劇場 行李箱劇場 導演 實驗劇場 劇場 戲劇 想不到戲劇節 香港演藝學院 司徒慧焯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