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梁太是一名退休中學教師,有豐富學識和人生經驗。她與丈夫同住,二人一向相親相愛,生活無憂,又常常當義工,為社會服務。可是近半年,梁太變得多疑和善忘,常常為日常瑣事跟丈夫爭吵,而且偶然會出現家居事故,例如煮菜後忘記熄火、外出時忘記鎖門,亦曾經在乘坐交通工具和到訪陌生地方時迷路。梁太因此害怕外出,終日留在家中。家人擔心她的認知和情緒出問題,帶她到老人精神科求診。
安全反映真實表現 評估更精準
職業治療師以「全人」(holistic)觀點評估梁太在認知、心理、日常生活和社交互動等各方面情况。治療師考慮到梁太的社交背景,需要一個安全環境去評估她在社區獨立生活的能力,例如怎樣使用社區資源和融入社會。治療師亦需要透過不同場景,訓練她的解難、推理和計劃等能力。
虛擬實境訓練有別於傳統療法。傳統療法利用真實情境「暴露治療」(exposure therapy),將患者漸進式地引入不同程度的情境中,過程中教導他們如何做出正確反應。不過,傳統評估和訓練要很小心,因為在真實情境中,存在一些重要但不能控制的環境因素,如使用廚房用具的程序、行人路面的情况、扶手電梯的速度、乘搭合適交通工具的細節、尋找社區設施及購物過程等,都有可能發生危險。當治療師看見患者將有危險,便要立刻阻止。相反,在虛擬實境中沒有這些環境風險,患者可以在安全環境下直接表現自己平日的行為和做法,讓治療師更全面、更精準地評估。這是虛擬實境訓練優勝之處。
提升專注力、程序記憶
此外,職業治療師可以調整虛擬環境的模擬程度,循序漸進訓練患者。例如梁太的治療師設計以下劇本以供調整:電梯開關門、燈光明亮程度、警報聲響和火焰等。還有,VR系統能詳細記錄梁太的表現,例如她作出反應所需的時間、準確度、移動距離及危險行為次數等,以便治療師分析她遇到的困難,並監察她的治療進度。換言之,利用VR技術,治療師可以輕易建構不同場景,輸入所需元素,按照認知障礙症患者情况去訂定療程和進度,隨時為患者調整治療及重複某些場景,確定患者能夠安然適應不同程度的焦慮反應。這都是虛擬實境訓練的優點。
VR的使用,幫助梁太重拾獨立生活能力,她的執行功能提升不少,而且很快便取得顯著成果。歐美研究均顯示,這類訓練適合走動能力較好的早至中期認知障礙症患者,訓練目標是提升他們的專注力和程序記憶。VR治療在認知障礙症的康復治療中,將會愈來愈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