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帖:戒冷飲避風寒 遠離子宮內膜異位

文章日期:2021年03月22日

【明報專訊】子宮內膜異位症,簡單說就是子宮內膜組織沒有乖乖地長在子宮腔,跑到子宮外生長,主要徵狀為痛經。子宮內膜細胞長在卵巢俗稱為「巧克力囊腫」,長在子宮肌層稱為「子宮肌腺症」,在骨盆腔腹壁則稱「散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女性常見疾病,亦是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都市發病率為十分之一,即每10名女性就有1人患病,但多半是在得病10年後才診斷出來。為關注婦女健康,2014年3月13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家廣場,組織了首次世界子宮內膜異位日。

10個女性1患病 可致不育

現今都市人壓力大,影響免疫功能而導致各種疾病,青春期少女也不例外。家長應多關心她們,在發育及月經初潮時多吃營養豐富食物,如新鮮魚肉和蔬果,少吃甜食和煎炸刺激食物;生活起居上不穿超短裙,腹不露臍,早睡早起,多做些親子活動。如發現女孩有痛經和月經不規則時,應盡早做婦科超聲波檢查和看中醫治療。

預防勝於治療,中醫藥在預防保健有明顯優勢。西醫解釋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因,是由於胚胎期未分化的細胞停留於盆腔內,經青春期發育後演化成子宮內膜細胞;中醫則理解為先天不足,腎虛、腎精不足,加上後天環境(如壓力七情致病、外受寒冷、內傷生冷等因素),導致氣滯血瘀,胞宮受寒,經血逆行,瘀血內阻胞宮而發病。故此,女性從發育期開始應戒冷飲、避風寒,經期應注意保暖,少貪冷氣,加強體育運動,增強體質,也要戒冰冷食物如雪糕、沙律等。成年和生育期婦女,平時要寒溫適宜,注意下腹保暖,飲食均衡,自我保健艾灸關元、氣海、足三里等穴。「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及早發現疾病及時治療,在身體剛出現陰陽失衡時,找中醫調理醫治,在腫塊未形成或腫塊極小時得到醫治。

文:戴菊英(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臨牀中心及中藥房註冊中醫)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