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剛過去的復活節連假後,塔門、東龍島、白腊等露營熱點垃圾遍野,除了膠樽、紙巾等常見垃圾,連新淨背囊、帳篷等露營用品亦不鮮見。食環署日前公布離島及鄉郊在5日長假期收集到的廢物量,超過190公噸垃圾,相等於2018年郊野公園垃圾量的6%。郊野垃圾問題,固然並非近年才發生,惟自去年疫情爆發,無法外遊下,露營成為熱門活動。然而,疫下官方營地關閉,營友轉戰非官方露營熱點,情况在長假期下更形失控,被帳篷密密麻麻佔據,成為俗稱的「難民營」。消費郊野過後,誰人「埋單」?
郊遊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根據食環署數據,復活節連假期間,單在塔門及東龍島兩個露營熱點,已有逾11噸垃圾,平均每日一噸。離島偏遠,交通不便,清理垃圾的責任,很多時由政府聘任島民代理。假如你體重100磅,就等於一連五日,每日把重量相當於22個自己的垃圾,從營地運往碼頭,過程中要頂着烈日,腳下要跨過梯階,艱辛程度不言而喻。有由90後及00後組成的熱心義工團隊,在復活節連假最後一日前往塔門,本打算餵牛,卻不忍垃圾遍地,於是協助年屆70多歲、負責清理垃圾的牛叔替大家執手尾。僅僅一個下午,便清理出20袋20公斤的垃圾,當中數量最多的,是紙巾、膠樽、食物包裝,還有名副其實的尿袋(盛裝尿液的膠袋)。
飲食最易產生「短命膠」
露營須兼顧「衣、食、住、行」,其中「食」最容易產生短命膠。過去數月的假日,筆者走訪赤徑、東龍島、昂坪、鹹田灣等多個非官方露營熱點,發現有三類常見的廢物 ,都是較易從源頭減少的消耗品,包括:一)樽裝水及各類樽飲品;二)食物包裝和即棄餐具、以及三)如廁用的紙巾或濕紙巾。這海量垃圾落在離島或海岸熱門郊遊地點,垃圾桶既吃不消,留在桶邊及岸邊,易招來野生動物亂翻,更可能隨風落海,變成海洋垃圾。
短命膠並非香港獨有的難題,也是全球面對的挑戰。美國環保團體「海洋保育協會」(Ocean Conservancy)在2019年的全球淨灘調查中,膠樽排第三,食物包裝排首位。筆者上月到赤徑進行廢塑膠樽品牌調查,45分鐘便撿到91個膠樽,論數量並非很多。但想提提大家,香港的膠樽出口回收率,只有0.5%,意味每喝完的100瓶膠樽飲料,能回收的一個也沒有。露營時,樽裝水完全可避免,若有飲料,也應有手尾帶走返市區。
營具也「被即棄」
即棄,豈止膠樽、食物包裝和紙巾?綜觀近月現場觀察以及網友拍攝所得,假日露營垃圾後,垃圾站總會出現各種即棄露營用品,其中以帳篷及地蓆最常見。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副會長及三級山藝教練陳漢棠指出,即棄露營用品以往也有,他在山上見過劣質帳篷,不防水不防風,風大雨大就爛,或是地蓆因便宜、體積大,丟棄也不可惜。「這歸因於心態及露營風氣,市面愈來愈多便宜的露營用品,但未必實用及耐用。『入坑前』不如先向朋友租借,再做功課,選擇耐用合用的營具。」
在塔門參與淨山的義工阿穆(化名)訝異,露營垃圾中現場不乏完好無缺的帳篷,懷疑是不懂收納「一體式帳篷」者所為。「最嬲的是,部分人和我們差不多年紀,我們嘗試勸阻,對方竟當聽不到,直接返入營,或者你有你講,佢有佢扔。」
陳漢棠認為,如真的覺得不合用,可考慮放上二手平台拍賣,「特別是愈來愈多人初玩露營未必想『一步到位』,就會覺得有用,不是即棄的垃圾」。有朋友用完一次或升級時,就將營具轉贈,我再給予學生使用。
「露營唔使飲水,唔使食飯,唔使抹嘴咩?」說到此處,當然並非叫大家露營吸風飲露,或上演一齣「人在野」,陳漢棠指出,只要事前做好規劃,量出為入,計算所需食材、水等,「有能力帶幾多去,就有能力帶返幾多走(返市區)」。
草木災劫 燒地、毁樹苗
露營亂象叢生,除了垃圾問題以及事前缺乏規劃外,燒地亦愈見普遍。根據《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規例》,在非指定燒烤地點或露營地點生火,均屬違法。不過,即使不少熱點並不在郊野公園內,直接在草被上生火,既增加火災意外,亦對植物及土壤造成破壞。筆者在2至3月時,嘗試在各露營熱點,數數燒地的痕迹,結果發現東龍島「營區」方圓約500米內,有9處燒地痕迹,當中不乏正在嘗試生火的人;赤徑「營區」方圓約500米內,有20處正在燒地或有燒地痕迹;昂坪「營區」方圓200米,有9處燒地痕迹。燒地之處,皆是「寸草不生」。
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副會長及三級山藝教練陳漢棠指,直接燒地燒草成灰,表土會被風雨吹刷冲走,養分流失,植被及土壤有機會「永不超生」,而且下一手見到「燒地陣」,或繼續使用。「三、四年前,曾在降下坳見過有露營人士,將煮食爐放在長草上煮食,突然成塊乾旱的草地燒起,成堆人彈起,幸好有人救火,不然就『一鑊熟』。可想而知,直接燒地更高危。」他直言,見過有追隨者過萬的Instagrammer,竟「打卡」分享燒地經歷,「其他露營新手見到,未必知道有問題,或有樣學樣。」
草木災劫不僅於此。今年1月,綠惜地球植樹場懷疑被露營人士闖入,破壞了許多同事辛苦栽種的樹苗。事隔兩個月,更多樹苗被破壞,部分植樹區更「被清理」,被開出平地及小路。 年初時已長過膝的樹苗及灌木都被消失,更見「植物屍體」被棄旁邊。如見有人破壞植物,請提醒及勸阻,勿助長不良風氣。
熱門行山徑及非官方露營熱點的承載力顯然已「爆煲」——遊人數量或已超越了其環境承載力,郊遊目的地環境開始受到無法彌補的破壞和損害。財政預算案早前提及,會預留5億港元為部分郊野公園設施增加觀景台、樹頂歷奇和升級露營地點等設施。可以預想,若只從「硬件」、「旅遊發展」思維主導,推廣行山及露營,而不投放資源管理,包括考慮各地的承載力,以及衍生的損耗及垃圾問題,郊野公園離「膠」野公園也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