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穿梭 光線流動 廢墟中現美好日常

文章日期:2021年04月16日

【明報專訊】「油街實現」終於重開了,因為伍韶勁和李傑的展覽,這裏大概成為香港一個詩意的地方。走入展覽場地,像走入古老大屋,家具佈滿灰塵,是昨日與明日的時光裂縫,柔和的爵士樂與美好的舊影片映襯廢墟家景;頌鉢聲伴隨8分20秒水與光的舞蹈觸動靈性,展覽引領觀眾穿梭回憶與內心的靜觀,也呼應油街實現的擴展工程。

炮台山的油街實現由2020年12月開始關閉,在這個4月因應政府放寬防疫措施,場地可以重開,伍韶勁和李傑的展覽「明日的昨日是今日」也終於重見天日。重開並沒有鋪天蓋地的消息,如同他們在炮台山蟄伏多時的兩份作品,在漫長的寂靜之後,耐心等待途人拭目傾耳。

家具封塵 枕邊夢話

走入李傑佈置、名為《香港花園》的展覽範圍,總覺得反射光線的微塵都是藝術家捎來的風景。油街實現本來是1908年建成的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在1995年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它的奶白牆壁與紅磚柱子,在李傑的影片佈置下,暮光被長方形的窗框剪裁成一小片,打落在牆壁上,像極孩子回鄉下放暑假時住的村屋,不同的是封塵的家具並不完好,放置在展廳的是被破壞的雪櫃、洗衣機等家具。影片中都是美好日常的片段,顏色像柔和的粉彩畫,拍攝了植物和小狗悠閒的模樣,還有牀上的枕頭,也加入幾句像夢話的說白,如「are you gonna still love me」。

李傑擅長錄像和裝置藝術等媒介,伍韶勁大學時念的是新媒體藝術系,兩人都常在不同國家做展覽,帶着光影的藝術走遍世界。同時他們又做不少與歷史建築物、社群有關的作品,例如李傑曾在日本原美術館做過名為We used to be more sensitive的展覽,善用由住宅改建而成的美術館藝術空間。伍韶勁曾經在台灣高雄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做過類似今次作品《汩汩》的形式,創作作品《過渡》,呼應金馬賓館改建前的歷史,以前金馬賓館是軍人往金門及馬祖前線時報到和暫宿的地方,當時作品帶着強烈的等待意味。

進入《汩汩》展覽場地時,觀者身處全黑的空間,看一個長達8分20秒的裝置藝術表演,而8分20秒是光線從太陽來到地球上的時間。伍韶勁把作品命名為《汩汩》,借用了1200年前,韓愈一首叫《流水》的詩,詩中兩句是這樣的:「汩汩幾時休,從春復到秋。」觀眾首先要走過較暗的通道進入完全黑暗的場地,眼睛會慢慢適應黑暗,之後有燈光照亮一張木櫈,觀眾坐在其上,水和光的表演便正式開始。黑暗中會見到一條若有若無的線,光點沿線流動,像要穿越到另一個空間。

8分20秒的靜思

伍韶勁說他用在台灣的經驗,跟油街實現的策劃團隊分享,希望作品可以說明過渡的時間和對未來的期待︰「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空間,如何只看着一點光反照自己,像一點光走到一個未知空間,也像兩點光在兩個未知的空間中有一刻相遇和消失。」作品是用疏水納米塗層製成水珠,水珠在燈槽上流動製造錯覺,觀眾將會有8分20秒的時間觀看與靜思︰「在急促的城市,我們如何把片刻的時間留給自己?特別在這個城市經歷了如此多的事情。」作品同時用到「水的記憶」這個科學理論,理論指水能牢記所有溶解於其中的物質,以此意象開拓想像,經歷幾億年的水,如何看待人世歷史起伏?

「油街實現」一級助理館長陳麗怡分享展覽的緣起,是來自油街藝術空間擴建,新的建築空間正在興建中,所以是處於「過去和未來之間」,她和團隊稱這狀態為「時間夾縫」。「油街實現」曾經是物料供應處的員工宿舍,又做過很多團體如錄映太奇、進念二十面體的倉庫,是工作室又是展覽及表演場地;而全新的附屬建築,旁邊是連接電氣道、24小時開放的室外花園通道。陳麗怡說館方邀請藝術家策劃展覽,希望與他們共同思考「如何背負歷史包袱,展望未來發展」這命題。

●「明日的昨日是今日」展覽

日期︰即日至5月23日

地點︰油街藝術空間(北角油街12號)

網址︰bit.ly/3wJZSZZ

文:胡筱雯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

相關字詞﹕藝術裝置 炮台山 展覽 油街實現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