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牆的另一邊

文章日期:2021年04月18日

【明報專訊】如果有人要我用一句話總結《進擊的巨人》(下簡稱:《進》)這套漫畫作品的話,我會說:「這是一個關於人類試圖越過高牆,尋找自由的故事。」這個從2009年9月開始的故事,到了2021年4月終於完結了。

或許,這個故事的完結方式讓很多讀者感到失望:懸而未決的謎團、不合理的劇情、前後矛盾的人設等等。但不論《進》的終局劇情如何「荒腔走板」(筆者並不完全認同這些批評但本文不會討論),從整套作品去看,我們都無法否定作者諫山創對這個世界有他自己獨特的觀察與想法。藝術家最重要的,不就是要告訴世人他從這個世界裏看到的而我們看不到的東西嗎?只要你稍微咀嚼過《進》這個故事,相信你都會感覺到諫山創從這個世界「睇到啲嘢」,「有啲嘢想講」。與其就劇情吵個不停,我希望與喜歡這部作品的朋友討論一下諫山創的「嗰啲嘢」究竟是什麼?

牆的另一邊

毫無疑問,整套《進》的高潮在「奪回瑪莉亞之牆」篇,不論是打鬥的熱血沸騰、劇情的一氣呵成、對人生意義的深切反省、抑或揭曉謎底的震撼,這個章節都是完美。所以很多讀者會認為《進》在這個章節之後的故事發展,是在走下坡,甚至有些人認為,之後的故事只是拖累整部作品的負累。但我不這麼認為,因為牆外的故事是諫山創想告訴我們的「嗰啲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提升了整套作品的深度。

在到達地下室,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之前,牆外的世界除了因為有巨人的威脅而代表着危險之外,它也代表着自由、美好而理想的世界。3個主角打從一出生,這面高牆便聳立在他們的眼前,對艾倫來說,這是屈辱。因為要活在這面高牆之下,他認為自己活得不像人,只是一頭被圈養的家畜,唯有到達牆外世界看個清楚,他才會重獲人的尊嚴;對阿爾敏來說,高牆阻隔了外面更美好的世界,他一直深信高牆之外不止有巨人,而是一個比牆內大好幾百倍、充滿着各式各樣美好事物的世界。他們要一起去看海的約定,一直是他們冒生命危險加入調查兵團、上陣殺敵的最終動機。牆外理想的世界是他們生命意義的寄託。

好了,當人類終於越過高牆之後,牆外的世界真的如阿爾敏當初的預期嗎?事實上,高牆之外,大海的對面並沒有自由。艾倫和阿爾敏走過這條由同伴的屍骸所鋪成的路,終於來到了大海,但他們發現海的對面只有另一道高牆、另一班被壓迫的人和一整個殘酷的世界。漫畫第91話是整套作品的重要轉折。第91話由法爾可的主觀視角揭幕:他正仰望天空,看着天空上自由自在地飛翔的一隻鳥,微弱地對這隻鳥「喂」了一聲。 一轉眼,下一幕便發現他正躺在佈滿着屍體的戰場之中。這兩幕,濃縮了整套作品的矛盾。

高牆之外並沒有自由

第91話一下子扭轉了牆的意象,一下子把牆外世界的美好幻想打破,諫山創殘酷地向艾倫、阿爾敏和我們宣判:高牆之外並沒有自由,大海的對面只是另一個地獄,只有無盡的痛苦與壓迫。你以為牆內的生活很屈辱嗎?不,牆外世界才是真正的殘酷。從這一話開始,突然之間,一切都變得非常現實。在牆內時,《進》還是一個帶點奇幻色彩的冒險故事。主角甚至好像常常有「主角光環」,總能不知怎地扭轉局勢。但當故事到了牆外,筆鋒一轉,整套作品變成了一套極其殘酷的現實戰爭故事,主角艾倫也變成了一個如同這個世界般冷酷的人,當初的熱血,不再復見。

本來,壓迫的來源是巨人,這是一個「正義的人類對決邪惡的巨人」的故事,問題只是如何有足夠力量擊倒巨人走出牆外。但到了牆外之後,我們便被迫拋棄這個正邪的區分,問題變成是我們究竟能走到哪裏去。當諫山創慢慢講述一眾在馬萊生活的艾爾迪亞人:吉克、萊納、法爾可這些人的遭遇時,我們便會發現這個世界之所以殘酷,並不是因為有壓迫者阻礙人們追求自由,而是在於我們根本無法認定任何一個特定的壓迫者,彷彿真正在壓迫人們的是這個世界本身。這故事裏的每一個個體都被某個無以名狀的巨大的東西(或許可以叫這東西「歷史」)所拉扯着,每人都活得像扯線木偶,但沒有知道誰才是玩木偶的人。

在這個體被拉扯過程中,痛苦不斷不斷地出現:古利夏因一時好奇間接害死了自己的妹妹、吉克被迫親自告發了自己的父母、萊納為了得到父親的接受而成為戰士、艾爾文團長抱着自己的夢想死去、無數調查兵團無聲地犧牲、艾倫目賭自己的母親被巨人吃掉。但究竟是誰希望這一切出現?艾倫?阿爾敏?吉克?萊納?是誰呢?誰都說不上。沒有一人是衷心希望這些痛苦出現的純然邪惡。他們每人都不想這些痛苦出現,每人都無可奈何,痛苦卻不知怎地充斥着這個世界。連馬萊人或者最接近純然邪惡的那名馬萊軍官(把古利夏妹妹拿去餵狗的人)也不是玩木偶的人,因為從來沒有人知道艾爾迪亞帝國當年究竟如何殘殺馬萊人,他們某意義上也只是順住巨大的歷史在走而已。故事裏沒有任何一個角色教人痛恨,教人可以將一切苦難算在他頭上。

本來,《進》講述的是一個追求自由的故事,牆內代表不自由、牆外代表自由。但正正是到了自由的牆外之後,才弔詭地發現所有人都不自由。正正是到了牆外之後,這個講述追求自由的故事一下子變成了一個講述眾人如何不自由的故事。諫山創從這個世界洞察到的,正正是這種深刻的悲哀。這份悲哀不是在追求自由的路上有個擊不倒的巨人在擋路,而是連誰在擋路也無法辨認,彷彿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壓迫者。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打開這個歷史的結呢?究竟哪裏有出路可以逃離這座巨大而殘酷的森林呢?劇中每一個角色都在問,我們也在問。

沒放棄對牆的另一邊的希望

在第131話,艾倫已經發動「地鳴」(牆中巨人踐踏島外),那個希望改善家人生活而當小偷的難民小孩,手緊握着偷來的錢,腦袋被砸爛了。艾倫一面無情地踏碎一個又一個個體,一面回想起阿爾敏對牆外世界的描述「火焰之水、冰之大地、砂之雪原」。他一面看着生命被摧毁,一面說「自由啊」。諫山創用了這種諷刺的表達方式去交代艾倫對這個世界的徹底失望。甚至連當初最天真樂觀的阿爾敏也在這話承認了牆外未知的世界,並不如自己當初預期般美好。

縱使如此,第131話最後一句對白卻是「但我還是想要相信,仍存在着某個我們不知道的牆的另一邊」。而到了139話,艾倫終於交代了自己的用心之後,他對阿爾敏說:「我無法知道我死後的事,不過你一定可以走到牆的另一邊。」看似對這個世界失望透頂而發動「地鳴」的艾倫,呼應了131話的阿爾敏,原來他和阿爾敏一樣,都沒有放棄對牆的另一邊的希望。即使他們已經認清牆外的世界是殘酷的,他們仍然相信這個殘酷的世界並不是世界的全部,而世界還存在着某個「牆的另一邊」。他們仍然會向着那面更大的牆進發,尋找那個未知的牆的另一邊。

正如艾倫在139話完成了他的任務,終於在最後一話兌現了他在第1話的誓言——「把巨人一隻不漏地從這個世界驅趕出去」——之後,他仍然無法確定他身邊的人能從此活得自由。因為最後一話交代了帕拉迪島軍國主義的延續,說明了艾倫帶來的只是脆弱的和平。所以,究竟牆的另一邊存不存在,還是無人能保證。但阿爾敏仍然坐上了郵輪,向着未知的牆的另一邊進發。

也就是說,《進》從牆內到牆外,又回到了牆內,來到了最後,還是一個關於越過高牆,尋找自由的故事。或許這就是諫山創想說的:牆看起來都很高很大,世界讓人絕望,沒有人能保證存在着牆的另一邊,但他還是想要相信牆的另一邊是存在的。

文˙豬文@好青年荼毒室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