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驗:我們推着一部夾公仔機,希望找尋口罩下的笑容

文章日期:2021年05月02日

【明報專訊】爆發新冠肺炎至今已經持續近一年多,香港人的生活習慣亦跟隨轉變: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戴口罩、晚市外賣及網上上課等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新常態。疫情下,香港公眾失去了許多娛樂的途徑,作為夾公仔的「鐵粉」,眼見現時不少人因疫情或政治等原因而感到失落沮喪,我們便產生出一個簡單的念頭:何不將夾公仔的快樂帶給香港人,讓他們重拾笑容?通過觀察夾公仔店,我們發現大部分人夾公仔是為了享受過程,而不是為了獎品本身。除了夾公仔的過程挑戰以外,與其他玩家互動也是夾公仔的一大樂趣,例如年輕玩家會打破年齡隔膜,向場內不認識的年長玩家請教,玩家們亦互相分享心路歷程,有些玩家甚至會和職員成為朋友。各種交流與互動有意無意間形成一個流動社群(fluid community),因此啟發我們舉辦「夾公仔玩換樂」,將公仔機帶去不同的地點,邀請參與者用二手物品作為「遊玩劵」,使用於夾公仔之上,通過以物易物加深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希望為疫情下的香港人帶來一些歡樂。流動夾公仔機出發!

背 景

項目:推一部夾公仔機四圍走

目的:讓香港人重拾笑容

人物: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創新設計學生 張煦棋、羅焯霖、黃琬婷

玩換樂第一站:香港理工大學

自疫情爆發以來,各大專院校開始網上授課,造成學生之間缺乏交流,所以我們特意在香港理工大學自己的學系大樓中放置流動夾公仔機,舉辦了數次「夾公仔玩換樂」活動,好讓大家有接觸相聚的機會,借助夾公仔的話題彼此加深認識。

活動是以「以物易物」的形式進行,旨在讓參加者不需花費金錢來遊玩。起初我們在徵物方面沒有任何規則和要求,並假定參加者會自行挑選一些適合的物品作為禮物。可現實不像預期,我們所收集到的物品大多為消耗品,例如紙巾和學校的抄寫簿,因此我們開始設立一些規則,要求參加者從受贈者的角度出發,選擇一些他人都有需要的物品來作為禮物。隨之,禮物的種類和質素亦變得穩定,更意外的是有一個同學將多盒價值數百元的高達模型帶給我們,同學們對活動的支持讓我們非常感動。

不費金錢 在校內減壓

在活動的過程中,夾公仔機充當了一個促進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其中有參加者表示:「​本來對另一個同學的印象是冷酷酷的,不會突然跟他說話,因為我們沒有共通點。但經過今次活動後,發現了夾公仔是我們共同的興趣,讓我們能打開話題一起聊天。​」另外,有兩位對夾公仔認識較少的參加者,起初因為一直夾不到獎品而失去自信,我們察覺到這個情况後,便利用我們所設計的遊玩指南向他們傳授一些術語和小技巧,包括:「二收」(指第一次按按鈕即落爪,第二次按便會收爪)和「擦棍」(指玩斜台或平台類夾公仔機時,落爪應擦着後方的棍落下,以在收爪時將目標推動),他們隨即表現得躍躍欲試,並在成功得到獎品後表示:「原來自己也有夾公仔的天賦。」此外,亦有同學表示,在校內充滿沉重學習壓力的環境中,一台夾公仔機可以為同學帶來減壓作用,而且不用顧慮花費金錢,讓他們可以輕鬆一下,重拾動力,重新投入學習之中。

每次在活動中收集得來的物品將會投入在下一次活動中,經過數次活動後,禮物的種類愈發豐富,使我們可針對不同地點的活動對象來為他們挑選更合適的禮物。

玩換樂第二站:元朗共學機構——博美華德福

在收集了理大同學的二手物品後,我們嘗試尋找在社會上一些較鮮為人知的群體和機構合作,並希望以夾公仔機作為媒介,將他們的生活和故事記錄下來,再呈現在公眾的眼前。而剛好我們其中一個組員的家人在元朗八鄉的「博美華德福」中擔任導師,因此我們有幸得到這次機會來揭開「在家自學」共學團體的神秘面紗。

在踏入學校時,映入眼簾的是如同遊樂場一般人手製的遊樂設施,鞦韆、攀爬架等應有盡有。通過與導師的交談,令我們進一步了解到「在家自學」的教學特色。相較於主流學校,其營造的教育環境給予了學生更大的自由度,例如小朋友的「教室」會在室內和戶外兩者中切換,課程內容除了恆常的語文、數學,更有木工和野外課等。

創造快樂的回憶

活動進行期間,參加者之間的互動令人動容。參加者當中有兩個小朋友是兄妹,哥哥很快夾到兩份獎品,而妹妹玩了好幾輪仍什麼也夾不到,十分失落,哥哥見狀主動協助起妹妹。當妹妹夾到她的第一份獎品時,她的哥哥與其他同學都為她開心,更嚷着要與妹妹拍一張合照。

此外,在另一輪遊玩過程中,有一位父親向我們透露自己其實對夾公仔十分熟悉,但他卻從未帶過自己的兒子一起去夾公仔機店,這次活動是他的兒子初次接觸夾公仔。起初這位父親握着自己兒子的手一同控制搖桿,並不斷為他調整夾爪的位置才能成功夾到。但之後小朋友在不斷嘗試中夾得愈發精準,最終抱着一堆獎品,收穫豐富,令他的父親哭笑不得,並表示「以後若在街上看到夾公仔機店,恐怕他會先自己走進去玩。」夾公仔機為參加者創造了快樂的回憶,作為活動舉辦人,我們覺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活動最後,我們邀請所有小朋友合力畫一幅他們眼中的校園,以便能在下一站活動中帶着他們的畫作及由畫作製成的貼紙,向參加者介紹他們學校的環境及學習生活,藉此令每一站的參加者都能知曉上一站物主的背景以及物品的故事。

我們的未來發展

在最初構想流動夾公仔機時,我們只想通過夾公仔讓參與者重拾因疫情而失去的快樂,亦希望建立一個契機讓參與者互相交流。但完成兩站的活動後,我們發現兩組互不相識的社群能透過一部流動夾公仔機隔地連繫,這啟發了我們將流動公仔機視作打破不同場地、不同群體之間隔膜的工具。未來我們會嘗試探索以夾公仔的方式將特定社群,如基層家庭、難民及少數族裔等的故事帶到公眾的眼前;亦希望能與地區組織合作,繼續發掘出夾公仔所帶來的可能性,現時我們已與油尖旺區議員及社區中心探討初步合作。我們也會持續在Instagram和Facebook平台(夾埋你 Claw for Fun - Everywhere, Everyone)發布有關活動的未來動向,並將一些有趣的夾公仔小故事以漫畫的形式呈現出來。

如果有天你在街上看到這部流動夾公仔機,別猶豫,過來玩一鋪吧!

文˙ 張煦棋、羅焯霖、黃琬婷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創新設計學生)

{ 圖 } 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素怡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