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s of seeing:疫下回顧 展覽鑊鑊甘日常

文章日期:2021年05月02日

【明報專訊】步入「鑊鑊新鮮鑊鑊甘」展場,率先看見一個巨型QR Code,抵死地告知觀眾要「See Show Safe」(安心觀展),猶豫有無紙仔填之際,職員安撫這種疫下日常的不安,解說那只是展覽資料的連結。展覽發起人之一徐世琪邀請視覺藝術家以創作回應當下,這個鑊鑊新鮮鑊鑊甘的香港,「嘗試提供一些方法,給觀眾,給香港人,思考在很差的情况下,可以如何繼續走下去」。

《1.5米》 10種疫境 1種精神

展覽以一本橫度的白色小書展開,《1.5米》以與口罩相若的大小與形狀釘裝,記錄10名香港人在疫情下各自的處境。去年2、3月,我城陷入搶購物資的恐慌之際,身處海外的港人又爭相以價錢被推高3倍的機票回港,報道指乘客為免在機艙內被感染,全副武裝,不吃不喝。黎穎詩形容感覺如世界末日,觸發記者出身的她想到記錄下來的必要,馬上找來攝影師謝柏齊商量合作,「剛爆發時我們會講起100年前人們怎樣怎樣,100年後的人回看現在的我們,會不會也能有些啟發呢?」團隊訪問了10名不同職業和家庭崗位的對象,黎穎詩笑說製作過程本已體現「好肺炎」的日常——有受訪者因防疫顧慮,不欲陌生人到家中拍攝留家工作的場景;有受訪新人因婚宴人數限制於20人,未能讓採訪團隊現場跟拍。

船員、外傭、全職媽

《1.5米》設有電子書,讓觀眾線下也可衛生地閱讀。書名暗示防疫不獨是個人的事,往往涉及人與人的相處。書中記述一些孤立無援的處境,形態各異,例如換班船員一度被認為專門「帶毒」,年輕船員盧犖賢則認為每次船的靠岸都相隔20多天,自己理論上才是最安全的人,反而擔心每次泊岸登船的工人會把病毒帶到船上,而每繞地球一圈,就會停靠10個碼頭,每個碼頭至少有20人登船。又如被視為將病毒在家庭間交叉傳染的外傭,假日不獲准外出的Jec,每日卻要如常到街市買菜煮飯,被要求回家前須預先通報,好讓僱主躲進房間,更被拒絕一同進餐。消毒和給停課少主說故事的工作量大增,她問:「我盡了應盡的責任,為什麼卻被剝削應有的權利?」家中口罩被收起,她誤會不夠用,還將工會分發所得的一盒拿出分享。

全職母親方鈺鈞的一段「奇幻旅程」則提供了一種正向態度的參照。疫情開初她想起一齣電影中,猶太裔父子被抓進納粹集中營的經歷,為讓兒子有活下去的希望,父親便告知他們正身處一場冒險遊戲,達成指定任務就能得分獲獎。搬移經驗,這名媽媽相信小孩如何看世界,關乎成年人如何表達,「無論社會多動盪不安,兵荒馬亂,我們還是可換個角度理解這個世界」。她得出「留在家的日子必須開心好玩」的結論,於是與孩子在客廳撐起帳幕露營,看YouTube做早操,聖誕節更買虛擬機票,在電腦屏幕前假裝搭乘商務客艙,到芬蘭欣賞極光,享用自製朱古力火鍋「飛機餐」。

疫境中的意外收穫

無心插柳,黎穎詩認為這系列的紀錄呈現了積極的取態。從未下廚的人上癮似的愛上煮食,一邊穿梭街市窄巷,一邊神經兮兮地消毒被碰到的手肘腳踝;被歧視的船員從不能旅行的人可安心留家吃凍肉、蘋果和荔枝,明瞭行業存在的必要。不同角色崗位的人在各自的處境碰巧都樂觀應對,她認為某程度反映香港人精神,「讓現在和將來的人看看當時香港人如何生活,那種樂觀我們譯作heart-warming,就是當你回頭看,會發現全部故事都是開心的」。

《熱X像》 反思被拍攝時刻

展覽邀請3名視覺藝術家創作,蕭偉恒的《熱X像》利用紅外線熱像測溫儀拍攝一系列人像照,顏色鮮艷的相片打印後,整齊在燈箱上列陣。自疫情爆發,大部分場所都需要檢測體溫方能進入,起初對被探熱槍掃描感到不適的他,自言隨習慣慢慢適應,甚至自行湊近完成,認為這已無可避免成為了進入場所的交換條件。於是他反過來充當這在他眼中充滿攻擊性的拍攝角色,邀請日常生活上遇見的人為拍攝對象,再將圖像物質化,將動作抽離觀看,讓人思考行為背後監控與私隱的本質。與展覽發起人徐世琪的對談裏,蕭偉恒說希望藉此提醒觀者更珍重日常被攝的時刻,恍如墓碑的排列方式也有其深意,「一天裏我們留下了那麼多影像,每個影像留下來就代表那一瞬間已經死亡。我們奉上那麼多的影像,都是過去的自己,都已經逝去,我們如何可在將來避免?」

《化身》 回溯曾有過的連結

「你好,歡迎。歡迎來到新世紀,你或者唔想承認,但我哋已來到一種獨行的新現實。想同人真係相處的渴望,除了用網絡的虛擬方法去紓解,今天,我會介紹另一種虛擬方法去協助你回溯曾經有過的緊密關係。即使分隔異地,你都可以感到轉化,與人重新連結。」戴上耳機,嚴瑞芳的錄像裝置《化身》的影像呈現電腦桌面背景般的風景照,一把女聲為這場旅程導航,邀請觀眾用力呼吸、踏前,跟隨聲音描述穿越無盡的時光隧道進入「下一間房」(觀看前方的大屏幕)。

影片中,兩名表演者透過一連串的肢體動作互動,例如開首的「#9跟隨」,她們的腳趾緊貼腳跟,交替位置,不斷前行,耳筒裏的女聲敘述:「跟住前面的人行,你覺得可靠嗎?跟住朋友,令你覺得危險嗎?還是因為危險,所以要跟住他?即興把自己的反應暴露,一種危險的狀態,藉一個人的陪伴,呢種陪伴成就修煉,修煉自己與對方眼中的自己」,引起遊行時摩肩接踵的人群往同一個方向疾行的想像。

自立語言 突破禁制

「#8禁語」則提到源於湖南江永縣的「女書」,一種因為昔日中國社會不讓女生讀書識字,而流傳於女性間用以秘密通訊的發明。聲音導航描述:「所有女書都是手抄本,沒有標點符號、段落、書名、作者、年月日。你、我二字,寫得潦草一點都分唔清,這是她們故意含糊主語,或是根本不想分?練習沒人可以禁制的默契。」嚴瑞芳指,建立自己的語言便可不被禁制地溝通,在她眼中這就是默契。而選擇形體表演亦形同此理,「我覺得姿態你不能censor我」。

《當我看着現在的你》 給下一代的信

徐世琪介紹,當嚴瑞芳的《化身》嘗試回溯記憶,展場以間隔闢出的另一角、王偉健的《當我看着現在的你》則像將充滿未知的當下與未來扣連。《當我看着現在的你》的場景設置如一間書房,觀眾可坐在書桌前閱讀相簿裏的手寫信。王偉健邀請10名新手父母給他們的孩子寫信,並親自讀出。有媽媽表達了懷胎時的憂慮,「心裏好苦,連口裏都是苦的,眼淚似乎沒有任何好處,有人說情緒會大大的影響到胎兒的個性,我真的怕你一出生就是個傷感悲苦的人,『我不想情緒波動,甚至不想有情緒的』,我跟自己說,避開讀新聞,最多是各標題黨,跳過一幕幕畫面」。也有父母嘗試想像孩子的將來,「兒子,當你長大後看着這城市的人,他們看似冷漠,但在危難之時,他們比任何人都更熱心,更會連結一起,因為他們有比任何時候更大的歸屬感,即使他們已不在此城,或是身陷牢獄」。更多的是囑咐:「現在的你,請只管無憂無慮、健康的成長,無論發生什麼事,香港變得再差,也請記得:爸爸、媽媽一直都在。」王偉健希望,藉作品可讓觀眾在這個不安的時代下,從這些冒險孕育下一代的父母的獨白中,找到共鳴和力量。

無法撼動,不等於要放棄

「真係鑊鑊新鮮鑊鑊甘。」這場全球世紀大疫症,對香港的打擊不僅是一場大病,徐世琪笑言每天看新聞都有「未夠衰,都仲可以再衰啲」的感覺,自然而然就想到這個形容,地道得甚至無法直接翻譯。展覽英文譯名為「Can't Touch This」卻是另有深意,源自1990年代的歌曲U Can't Touch This,疫情下美國一名校長曾改編歌詞,在校內勁歌熱舞宣傳防疫。徐世琪認為「You can't touch it」另一方面寄寓了較消極的意識,「疫情發生,開始時覺得很多東西會塌下,可以重新來過,有新的希望,例如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但其實沒有,制度依然存在,政府依然如舊,他們是untouchable,就算世界如何變,都撼動不了」。展覽呈現的卻偏偏不是這種絕望情緒,「雖然很多東西似乎改變不了,但不代表你不向可以撼動他們的方向走。未必是正面的希望,但有動力讓你繼續做一些事,做多做少,有沒有影響都繼續盡量做」。

「鑊鑊新鮮鑊鑊甘」

日期:即日至5月23日(逢周一休息)

地點:中環永和街23至29號俊和商業中心8樓WMA Space

時間:下午12:00至晚上7:00

網址:wma.hk/zh(請提前預約)

文˙ 潘曉彤

{ 圖 } 謝柏齊、WMA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